生活杂谈

在武汉,冬天除了秋裤,你还穿毛裤、打底裤吗???

114回复 阅读 19088

本帖Z后由 augustine 于 2011-11-20 23:50 编辑

只是宅在家里宅了很久与社会脱节良久的一宅女,只是猛然发现南边来的,北边来的,本地的,好多同龄人都Z多穿两条裤子了(都是在武汉的),更有甚者穿得更少。结果突然之间发现原来一圈人就我还在穿毛裤,当年和我一起穿毛裤的人甚至连秋裤都抛弃了,就我一个人和所有的人都不一样,我森森的以为自己OUT了,所以八卦来问一问,并没有别的什么意思。以前就听说很多人都连秋裤都不穿的,以为那是离我很遥远的事情,今天只是随口过来问问看,得意人多,毕竟我周围的不能代表所有。

也请大家不要上纲上线的批评指责我,我既没有瞧不起穿秋裤的(我自己还穿毛裤呢,待在家里还穿棉裤呢),也没有妄图说服谁大冬天里穿丝袜。毕竟穿着舒服是自己的事情

==========================================================================

这似乎是个每年冬天都会被热议的话题啊,Z早源于鲁豫和苏芒对秋裤的痛心疾首,对国人穿秋裤行为的怒其不争,引发了很大的讨论,后来每年冬天都拿过来说事。

得意的兄弟姐妹们,你们冬天都穿秋裤吗???(好吧,主要想问姐妹们,好多女生都是体寒啊)

标签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值得推荐

全部回复

努力奋斗 硕士一年级

不穿不好好哇,以后容易得风湿病

人渣 禁止发言

内容被自动屏蔽

augustine 大学一年级

,我在百度和google分别键入“在+某国+秋裤”,开始了一项极具人文关怀的关于秋裤问题的比较文化研究。我选择了印象中留学生的主要聚集地日本、韩国、英国、法国、德国和加拿大。(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被理所当然地排除,看鸵鸟在那儿穷秃着毛散热,想必是无须秋裤的。)以下是我的搜索成果与分析:

日本:“刚来日本的第一年,按照中国人的习惯,秋天要穿上秋裤保暖。于是我穿了,就被同学发现了,笑我是欧巴桑,因为日本年轻人是一年到头只穿一条单裤的,学生(大学生除外)是四季裙子的校服~~~”

分析1:在日本,是有秋裤地。不过……只有欧巴桑才穿?

韩国:“今天和一位35岁的韩国姐姐聊天,我问她穿秋裤了吗?她接着用很奇怪的眼神看我,接着就笑了。怎么这么怪,为什么笑?她说:‘冬天没有穿这个的,只穿件单裤子,只有那些爷爷奶奶辈的才穿秋裤。’啊???不会吧??????我都已经穿了一周多了。”

分析2:在韩国,是有秋裤地。不过……只有爷爷奶奶辈才穿?

英国:“说今年是英国60年来Z冷的冬天~~~和弟弟走在街上,突然问他会不会穿两条裤子(里面穿条秋裤之类的)他给了我一个很经典的回答:‘在英国穿秋裤是没出息的人才干的事儿!’? 晕……?不过我是一定不会穿的~~~ ^^冷死也不穿!~”

分析3:在英国,是有秋裤地。不过……只有没出息的人穿?

法国:“我的一个女同学,到冬天的时候,因为天冷,牛仔裤里边套了一条秋裤。结果她的法国男友说:“没想到你们中国人还在穿秋裤啊?在法国,只有上个世纪50年代的农民才穿秋裤呢~”其言下之意就是穿秋裤这种行为很土!中国女生回嘴说:‘我现在把你扔到中国东北,你能抗得住一天,都算你厉害!’”

分析4:在法国,是有秋裤地。不过……只有上世纪50年代的农民穿?

关于德国,没有得到什么可供分析的信息,而加拿大,貌似秋裤还是比较普及的。刚刚我的朋友张晓昀留言“加拿大本地人一般都是只穿一条秋裤并且是穿在外面的... ”对上述分析稍做整理,我得到了一个十分沮丧的结果:

我=穿秋裤=日本欧巴桑=韩国老人=英国窝囊废=法国20世纪50年代农民

我的心被深深刺痛了,看着窗外的明月,好想大呼一声:秋裤啊秋裤,你,何罪之有?

augustine 大学一年级

司马迁愤而作《史记》,我在自尊心受伤之余,也决定将这个秋裤问题上升到后殖民主义理论的高度。这实际上,事关“他者的眼光”,当一个穿秋裤的国家和若干个不穿秋裤的国家相遇,我们怎么相互看待对方?

在上述四例中,日韩英法人民都在通过对穿秋裤的中国人的消极界定来建构本国主体人群的积极形象:我们不穿秋裤,所以我们是年轻的,强壮的,时尚的……这种强势话语甚至影响了部分中国人,秋裤在他们眼中成为羞耻的象征,如例三中的姐弟。在另一则新闻中也报道,“有中国孩子穿着秋裤去学校,英国小同学觉得不可思议,穿秋裤的中国孩子便遭围观,受到嘲笑的小孩子于是死活拒绝再穿奇怪的中国裤子。”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也在试图通过阐释分析不穿秋裤的外国人,来捍卫自己穿秋裤的合法性,争夺话语权。如在韩国的中国人议论到:“真的别跟她们比,我老公说他们是神经病~~!尤其是那个没有车的,需要搭公车啊,等地铁啊,走一段路的,真的不是不冷的,我看他们瑟缩的!”“你看韩国的奶奶级的人物 哪一位不是腰弯背驼啊!有的都差不多弯腰到90度!再看他们坐在地上起来的时候 哪一位不是‘哎呀 腰阿 哎呀 腿啊’的!是不是!我们还是对自己好点吧。”关于英国报道的标题是:“冻死也要性感,英不知秋裤为何物”例4中强悍的中国女生反驳她的法国男友:“我现在把你扔到中国东北,你能抗得住一天,都算你厉害!”在穿秋裤的中国人眼中,不穿秋裤决非青春时尚的标志。以中国人不比哪国人更怕冷,没有哪个人不怕冷为前提,不穿秋裤被理解为盲目地要风度不要温度,可能劳下老年病。

细分析一则美国学生在北京的报道,“美国学生对北京的环境也不太适应,觉得这里的冬天太冷了,几乎每个人刚来的时候都要病一场。陈瑜告诉记者,美国学生不喜欢穿秋裤,不少人被冻得拉肚子。在学生宿舍的走廊上,记者就看到一个穿着凉鞋和短裤的美国孩子。‘美国学生有时候很倔。’陈瑜有点无奈地说。”句句背后别有韵味。“对北京的环境不太适应”、“觉得这里的冬天太冷”,强有力地证明美国人绝不比中国人更耐寒;“几乎每个人刚来的时候都要病一场”,看来美国学生的体质甚至还比不上中国人;“美国学生不喜欢穿秋裤”,应该穿而不喜欢穿,这是任性地表现;“不少人被冻得拉肚子”,任性的后果是身体扛不住。短短几句话,美国学生从身体到性格,遭到了中国媒体的双重否定,被描述成一批弱不禁风,咎由自取的小可怜虫。Z终由一位中国人以同情的口吻下了看似中性实则否定的判词,“美国学生有时候很倔”。

但在一位中国母亲骄傲描述自己成功的中美结合育女经的文章中,“在穿衣上我们也有不同意见。我总怕把女儿冻感冒了,尽力给她穿暖和些,先生却说感冒不是冻的。美国人都不怕冷,数九寒冬也只穿单裤、喝冰水、吃冰激凌。看我给女儿穿秋裤他还笑我,我根本不理他那一套,绝不让女儿像他似的与寒风搏斗。先生说我有问题,直到有一天他去幼儿园送女儿,看到有个华人女孩在五月的早晨还穿着棉大衣并头戴棉帽,才回来跟我说:‘哇,比起她妈咪来,你简直好得可以得奖杯了!’”我们吊诡地发现,母亲看似获得了胜利,因为美国丈夫Z终对她给女儿穿秋裤的行为给予了嘉许。然而,这种认同是由于美国丈夫发现了一个五月还全副冬天武装的华人女孩。这种“嘉许”从另一种角度看,是他对穿秋裤的中国人群体更深的否定,更像一种强烈的嘲讽。

呼,没想到啊,一条秋裤,折腾我到凌晨。Z后只想无厘头地问一句:尊敬的萨伊德先生,您穿秋裤吗?

augustine 大学一年级
augustine

司马迁愤而作《史记》,我在自尊心受伤之余,也决定将这个秋裤问题上升到后殖民主义理论的高度。这实际上,事关“他者的眼光”,当一个穿秋裤的国家和若干个不穿秋裤的国家相遇,我们怎么相互看待对方?

在上述四例中,日韩英法人民都在通过对穿秋裤的中国人的消极界定来建构本国主体人群的积极形象:我们不穿秋裤,所以我们是年轻的,强壮的,时尚的……这种强势话语甚至影响了部分中国人,秋裤在他们眼中成为羞耻的象征,如例三中的姐弟。在另一则新闻中也报道,“有中国孩子穿着秋裤去学校,英国小同学觉得不可思议,穿秋裤的中国孩子便遭围观,受到嘲笑的小孩子于是死活拒绝再穿奇怪的中国裤子。”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也在试图通过阐释分析不穿秋裤的外国人,来捍卫自己穿秋裤的合法性,争夺话语权。如在韩国的中国人议论到:“真的别跟她们比,我老公说他们是神经病~~!尤其是那个没有车的,需要搭公车啊,等地铁啊,走一段路的,真的不是不冷的,我看他们瑟缩的!”“你看韩国的奶奶级的人物 哪一位不是腰弯背驼啊!有的都差不多弯腰到90度!再看他们坐在地上起来的时候 哪一位不是‘哎呀 腰阿 哎呀 腿啊’的!是不是!我们还是对自己好点吧。”关于英国报道的标题是:“冻死也要性感,英不知秋裤为何物”例4中强悍的中国女生反驳她的法国男友:“我现在把你扔到中国东北,你能抗得住一天,都算你厉害!”在穿秋裤的中国人眼中,不穿秋裤决非青春时尚的标志。以中国人不比哪国人更怕冷,没有哪个人不怕冷为前提,不穿秋裤被理解为盲目地要风度不要温度,可能劳下老年病。

细分析一则美国学生在北京的报道,“美国学生对北京的环境也不太适应,觉得这里的冬天太冷了,几乎每个人刚来的时候都要病一场。陈瑜告诉记者,美国学生不喜欢穿秋裤,不少人被冻得拉肚子。在学生宿舍的走廊上,记者就看到一个穿着凉鞋和短裤的美国孩子。‘美国学生有时候很倔。’陈瑜有点无奈地说。”句句背后别有韵味。“对北京的环境不太适应”、“觉得这里的冬天太冷”,强有力地证明美国人绝不比中国人更耐寒;“几乎每个人刚来的时候都要病一场”,看来美国学生的体质甚至还比不上中国人;“美国学生不喜欢穿秋裤”,应该穿而不喜欢穿,这是任性地表现;“不少人被冻得拉肚子”,任性的后果是身体扛不住。短短几句话,美国学生从身体到性格,遭到了中国媒体的双重否定,被描述成一批弱不禁风,咎由自取的小可怜虫。Z终由一位中国人以同情的口吻下了看似中性实则否定的判词,“美国学生有时候很倔”。

但在一位中国母亲骄傲描述自己成功的中美结合育女经的文章中,“在穿衣上我们也有不同意见。我总怕把女儿冻感冒了,尽力给她穿暖和些,先生却说感冒不是冻的。美国人都不怕冷,数九寒冬也只穿单裤、喝冰水、吃冰激凌。看我给女儿穿秋裤他还笑我,我根本不理他那一套,绝不让女儿像他似的与寒风搏斗。先生说我有问题,直到有一天他去幼儿园送女儿,看到有个华人女孩在五月的早晨还穿着棉大衣并头戴棉帽,才回来跟我说:‘哇,比起她妈咪来,你简直好得可以得奖杯了!’”我们吊诡地发现,母亲看似获得了胜利,因为美国丈夫Z终对她给女儿穿秋裤的行为给予了嘉许。然而,这种认同是由于美国丈夫发现了一个五月还全副冬天武装的华人女孩。这种“嘉许”从另一种角度看,是他对穿秋裤的中国人群体更深的否定,更像一种强烈的嘲讽。

呼,没想到啊,一条秋裤,折腾我到凌晨。Z后只想无厘头地问一句:尊敬的萨伊德先生,您穿秋裤吗?

augustine 大学一年级

本帖Z后由 augustine 于 2011-11-20 00:14 编辑

司马迁愤而作《史记》,我在自尊心受伤之余,也决定将这个秋裤问题上升到后殖民主义理论的高度。这实际上,事关“他者的眼光”,当一个穿秋裤的国家和若干个不穿秋裤的国家相遇,我们怎么相互看待对方?

在上述四例中,日韩英法人民都在通过对穿秋裤的中国人的消极界定来建构本国主体人群的积极形象:我们不穿秋裤,所以我们是年轻的,强壮的,时尚的……这种强势话语甚至影响了部分中国人,秋裤在他们眼中成为羞耻的象征,如例三中的姐弟。在另一则新闻中也报道,“有中国孩子穿着秋裤去学校,英国小同学觉得不可思议,穿秋裤的中国孩子便遭围观,受到嘲笑的小孩子于是死活拒绝再穿奇怪的中国裤子。”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也在试图通过阐释分析不穿秋裤的外国人,来捍卫自己穿秋裤的合法性,争夺话语权。如在韩国的中国人议论到:“真的别跟她们比,我老公说他们是神经病~~!尤其是那个没有车的,需要搭公车啊,等地铁啊,走一段路的,真的不是不冷的,我看他们瑟缩的!”“你看韩国的奶奶级的人物 哪一位不是腰弯背驼啊!有的都差不多弯腰到90度!再看他们坐在地上起来的时候 哪一位不是‘哎呀 腰阿 哎呀 腿啊’的!是不是!我们还是对自己好点吧。”关于英国报道的标题是:“冻死也要性感,英不知秋裤为何物”例4中强悍的中国女生反驳她的法国男友:“我现在把你扔到中国东北,你能抗得住一天,都算你厉害!”在穿秋裤的中国人眼中,不穿秋裤决非青春时尚的标志。以中国人不比哪国人更怕冷,没有哪个人不怕冷为前提,不穿秋裤被理解为盲目地要风度不要温度,可能劳下老年病。

山地fan 硕士二年级

人家:1,从小上学的时候一年四季都是短裙(男生冬天穿长西裤,女生一年四季短裙),再加上肉类食品摄入量大。早就习惯了,身体也扛的住

2,到哪都有空调,根本不用担心

中国,怎么比?

采之谜 大学三年级

我是要温度的,穿秋裤而且还要穿毛裤

筱z 硕士三年级

已经穿了1个月的秋裤了

itigoo 硕士二年级

在武汉不光秋裤,毛裤穿了冬天脚都还冰冷,不过在国外想穿也穿不了,进了室内会热晕的。

pypy 硕士一年级

一条秋裤而以 有这么丢人么?

冷就穿 不怕冷的就不穿啊 穿里面谁知道啊

嗄兲。風 博士后

必要是毛裤都要穿`

何况是秋裤。

午睡 博士一年级

这个命题真没意义

和时尚不时尚,身体素质都没关系

LZ列举的那些国家冬季供暖都做到了极致,穿了秋裤在室内反而不方便

现在北方好多人冬天也是里面T恤单裤,外面罩个羽绒

nicola828 硕士二年级

我今年倒还木有穿上身啊,但看今天早上这风吹的,我估计也快了!

武汉博仕医院 禁止发言

内容被自动屏蔽

伊梦 大学四年级

哈哈~基本上两度左右我才会穿厚点!十多度穿了还不热死!不过也不会穿什么透肉丝袜!那有点冷!

zhangnica 硕士二年级

人家讲人家的风度,我是一定要温度的!何必呢,自己舒服比什么都重要!

laohu889 大学一年级

我有同学在日本,她们那里保暖工作都做的很好,交通工具室内都是开很高的温度,穿秋裤到室内会热死滴,所以她跟我说,冬天要穿裙子,因为室内太热,夏天要穿长裤,因为空调开到太冷,那是别个国家做的好,不是别个国家人不怕冷,我们武汉天气冷了,不穿秋裤要冻死人滴,我可不受了那个罪,免得老了关节炎、风湿病哈来了!

灏子爱妈咪 博士后

不穿冷的是自己。。。自己受罪了为嘛不穿???想不明白。

查看更多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