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遭遇的是第二个,很痛苦很痛苦,为什么过年我要休息那么多!!
我遭遇的是第二个,很痛苦很痛苦,为什么过年我要休息那么多!!
看了大家的回复,都是一堆牢骚。
亲戚占大部分,我们父辈大都是大家族,喜欢热闹。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喜欢安静。
一年迁就一次吧。
内容被自动屏蔽
内容被自动屏蔽
lz说的好啊
唉,以前过年的时候Z怕的就是亲戚朋友们那“关爱”的眼神,一看我就头皮发麻,肯定又是那些话,什么谈朋友没啊,要趁早啊之类的,谢啦,你们的关爱我消受不了啊,一个劲地想逃
之后就学着了,只要走亲戚,一律不出去,过年的时候基本都宅在家里。
还有出去Z烦的事情,走在路上好好的,结果旁边的小吖把鞭炮点着了,随手到处丢,我那个心慌慌啊,尼玛就不能好好的放鞭啊,非要到处丢,把别个的衣服弄个么样就好了滴,特讨厌这种事情,那年三十的晚上就不用说了,鞭炮吵死个人,我家住在大马路上,三十晚上放完鞭炮之后的那个烟子啊,就跟下雾了一样,对面的楼房根本就看不见了,闻到这个味道就难受,唉,过年啊!
Z烦老是问:什么时候要小孩啊?都结婚这么长时间了,还没动静。
我怀不怀孕关你们什么事啊?结婚了暂时不要小孩就有罪吗?
过年Z烦挤春运啊!以前在上海上班,每年一到过年就慌票回武汉,还要慌回上海的票。现在终于回来了,以为要跟春运say goodbye了,没想到又掉进另一个坑,嫁了个外地老公,还是农村的,这好,又要开始挤春运了,烦死啊!
楼主说的这些我觉得还好!
第一压岁钱
我跟我老公结婚快三年了,就是给我亲弟弟红包,其它都不给,今年给我们两边的父母买了点衣服什么的。
第二批斗
我们结婚结得早没这问题,孩子也生了,这也不是问题!
第三同学聚会
以前班上有同学现在读书的,工作的,结婚的,没结婚的,都有,有钱的也有,但我们聚会AA,不会让那些混得不好的有不舒服的感觉。
第四婆家娘家那边过年
结婚三年,第一年在年初二回娘家玩了几天,这两年都是婆家过年,年前年后都回娘家住一个星期左右。
第五短信
手机里面号码不是太多,所以这也还好。
综上所述,我觉得过年其实对于我来说还是挺舒服的,呵呵!
其实有时候烦恼也是人想出来的,想开点就好了!
过年开心点!那些烦恼就别想了
一句话,伤身又伤钱啊!伤不起啊……
精神上的空虚比身体上的累更加可怕!
回家与过年
又是一年年关时,
何处能似箭比心,
双亲高朋热盼望,
一颗归心脆弱泪!
每到这个时候,对于中国人,特别是在“异乡”的中国人,是十分重要的时刻。即使是惊动世界的——人类历史上Z大规模的迁徙,都不能阻止回家的脚步。这一点,我很难体会,这是一种缺憾,有些人会说——你的人生不完整,因为这样的经历是必须的。
想想,不尽然。
对家的思念与盼望,每个人都有,不过是理解的方式不同而已。自己生活圈子不大,从小学到大学都在一个城市里,工作也在这里。每年出几次远门,时间不是太长,Z长的一次还是今年和爱人去了一趟宝岛,不过一周的时间。当回家的时候,亲切感并不是那么强烈,不知道是自己的独立意识太过于强烈,还是在外游玩的新奇还在脑海里乱窜。
近些天,媒体上对于回家之难的报道和大家对于归家的盼望,让我重新审视这样一个概念——回家。对于我这样生长和工作均在一地的人来说,家的迁徙并不是太明显;而对于生长和工作分处两地或多地的人来说,家的位置永远是那片生他养他的山水,那怕已有妻儿,那怕城市变迁的车轮将古老的印迹一点点的碾平,消失。过年回家,意味着与双亲的团圆、与远亲近邻的拜访寒暄、与儿时玩伴回忆“那些年”。还有呢?昏天黑地的应酬,酒足饭饱后的飘飘然,国粹技艺发扬中的脑力激荡。准确的说,这些都发生在家乡,不发生在城市。因为,每年的这段时间,城市里是冷冷清清的,虽然商场里各种促销活动如旧,可人潮并没那么汹涌;各种景点的人流如织景象仅仅局限在某某寺庙的“拜财神”活动时;难道城不是家,只有乡是家吗?
这里让人又想到一个词——“年味”。儿时的年味就是围在灶台旁,等着出锅的各种平时难得一见的菜式,大快朵颐一番;兄弟姐妹成群结队的放鞭炮,买年货,拿红包;叔叔伯伯们酒桌、牌桌上的热闹。当年拿压岁钱的人已经长大,成了给压岁钱的主了;跟在大人后面跑的小萝卜头,现在已经或即将有自己的小宝宝了;当年的菜式和活动方式还是一如既往,参与的人群增增减减;好像变了的只有被时间冲淡的年味。
有些学者提出,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论使得乡村的淳朴民风得以保存,加上小城镇的生活节奏的放慢,让人们感受到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感才是“年味”的本质,并不在于吃的丰富,玩的尽兴;而城市里的快节奏生活模式和钢筋水泥禁锢的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不能通过一顿饭、一次团聚就能打破,也许这就是“年味”被冲淡,或者说在城市里过年没有“年味”的由来。城市化的进一步推广,二三线城市的崛起,人性的真善美与市场化、利益化、商品化的博弈之后,“年味”也许只能停留在你我的心中了。
少了那份年味,回家这个命题就不那么完整了。对于留守儿童,每年年关的回家与其说是阖家团圆,不如说是生活所迫的父母对于留守老人和儿童的一种救赎。对于在外漂泊打拼的游子,年关回家除了衣锦还乡和大谈外面的世界多精彩,更多的是希望得到一份难得的安逸和放松。
借用别人的话,从某个角度说,故乡不在他乡,在每个人心底;若说故乡会沦陷,那将不只是地理意义的沦陷,更是精神世界的危机。让故乡成为故乡,成为我们精神家园的永久居所,成为我们城市奋斗者的后援团,成为我们的亲人乐于生活自然蓬勃的生机之地。而不管是游子还是留守者,都对故乡有着不容推卸的责任。故乡的荣辱牵挂着我们一生的命运,我们惟有将热爱转化为行动,才无愧于一方水土的养育之恩。
现在过年越来越没年味了
非常强大的贴子
以前盼过年
现在,哎
一怕拜年
二怕压岁钱
三怕劳累
嘿
guo nian zai jia shui jue
Z烦的就是被问:几满生吖啊?是么还不生捏?你这大了,现在生都晚了,以后难得还原....
Z讨厌的事情就是婆婆带着他的朋友带我们新房视察工作,一群女的一进门犹如洪水猛兽,鞋子一脱就往屋里冲....然后带屋里指指点点...说三道四....一下说屋里家具不经脏,一哈说这难得做卫生那难得做卫生.....然后坐下来重复我Z烦的几满生吖的问题...../
1.Z烦有二,一是压岁钱你给过来我给过去没意思,二是鞭炮炸得受不了,特别是老人和小孩。
2.Z囧的是小时侯大概十岁时,放冲天炮拿反了,结果弹珠都冲袖子里了。。那天我十岁生日。
本帖Z后由 小蛇来了 于 2012-1-20 18:08 编辑
我Z恐慌+烦躁过年的原因==============
先是年终奖比去年还少。
今年总厂下个文件。
说么每个单位的年终奖不能超过2000,这年头2000能做啥?
去年还有2500!
这就不说了。还要加班。
加班也就算了。还没有三倍工资。
过年加班50元一天。
五一等节日是40元一天。
周末是24元一天。
平时中午晚上加班是2.5一个小时。
比我平时工资还少。
哪个愿意大过年的克加班???
还不能不克。不克倒扣。
跟这些一比。年终给红包呀压岁钱这些都不算啥了。
反正我给了出克。我伢也能收得回来。
甚至还可以多搞点。
讨厌过年啊 ~~~~ 春运啊。。。 每年都是买火车票一个头2个大~~人挤人啊
越长大越不喜欢过年。感觉不到那个气氛。在加上自己也毕业了,上班了,上了大半年的班没赞到一分钱,几乎每个月还要找妈妈拿钱。。。长大后没压岁钱拿就算了,现在还要给小孩包红包。。。想到就头痛。。。
过一次年花钱如流水呀
Z烦放鞭炮了,喉咙鼻子眼睛都不舒服,还睡不着觉~555555555555……
还蛮烦亲戚一的黑就关心你这,关心你那的~真是烦烦烦~难道没男朋友没结婚就没脸见人了吗?哎~
©2008-2025 得意生活 版权所有 鄂B2-2008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