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临桂四塘横山村有一户打豆腐的铺子。开铺子的是两个老人家和一个女娃子。一家三口勤勤恳恳,精心制作,打出的豆腐又白又嫩,方圆几十裏的人都爱到他们这个铺子买豆腐吃。有一天,他们刚点完几板豆腐,就听到村裏的人和蚂另闹塘一样。他们跑出去一同,原来是歌仙刘三姐到桂林传歌,村裏的人拖儿带女,赶到桂林听山歌。
老两口和女娃子是山歌迷,一听到这个消息,急急忙忙把铺门一关,跟著村裏的人赶歌圩去了。刘三姐真不愧是歌仙,她不歇气地唱了七天七夜。听得成千上万的歌迷如痴如醉。如果不是柳州人来打岔,请三姐去赴歌会,恐怕听个十天半月都不会完。
听罢山歌,他们回到屋裏一看,哎哟!屋裏的豆腐部长出了一层白绒绒的毛。这样的豆腐哪还卖得出手!老头子直叹气,老妈子还在品刘三姐山歌的味道,总讲听了刘三姐的歌,死都值得了。讲得老头子火烫了,大喊拿去倒掉。
娘女俩抬起几板长了白毛的豆腐,想起这做豆腐的豆子,粒粒都是自己的血汗钱,又心疼得倒不出手。刚好厨房边有几个大坛子,他们就在这些豆腐上洒些盐和三花酒,一块块装进坛子裏腌起这难卖得出手的东西,打算自己吃吧。
日子一久,她们也就忘记了这件事。
那一年四塘遭了灾,官府只管收捐,不管百姓死人倒灶。这一家三口眼看连饭都没得吃了,吊起鼎锅只有叹气。还是女娃子乖巧,猛然间想起了以前那几坛腌豆腐,不晓得还吃不吃得,总比吃树皮、观音土好点。
她打开坛子一闻,哎呀呀!一股香昧引得四邻都流口水,好香呀!挟一块尝尝,哎哟!那细滑香喷的味道,就是山珍海味也没得比。他们
把臃豆腐拿到城裏去卖,整个桂林都嘈沸了。从此,四塘黄山的腌豆腐就出了名。清朝皇帝得了病,吃什么山珍海味都觉得淡水。当时陈宏谋在朝廷当大官,他是四塘人,就带了一坛腌豆腐献给皇帝,皇帝吃了腋豆腐胃口大开,赞不绝口,就问陈宏谋这是什么?
陈宏谋不敢讲是乡村裏的胳豆腐,就讲这是桂林的特产“乳腐”。从此,桂林的“乳腐”就作为贡品,年年献给皇帝。
桂林人恨死了清朝的FB,为了表示反清,就把“乳腐”倒过来,叫做“腐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