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食养是根据人的体质强弱不同,阴阳,气血,寒热的偏颇,从调和阴阳,平衡阴阳出发,注重体内阴阳,气血动态的平衡,选择适宜个体的养生调理方法,选用与体制状态相一致的饮食,方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平和体制的调养
调养原则—调养气血
(1)精神调摄
精神调摄—精神愉悦,乐观开朗
心理状态—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体质状态,情志变化也与之相应
儿童期—为稚阴稚阳之体,其情志亦为稚情稚志期
青少年期—是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其情志为盛情盛志期
老年期—体质日渐衰弱,为衰情衰志期
(2)饮食调养
饮食调养原则—膳食平衡,食物多样化
《素问—脏气法时论》明确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这是中国传统膳食平衡观。
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 气味调和,不可偏嗜—无味各有所归之脏,兼有寒热之性,欲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充盛,脏腑协调,必须均衡大的摄入五味,以保证气血旺盛,身体健康。
二 因时调养—根据不同季节选择适宜的饮食,保持人体自身,人体与外在的协调统一,以维持体质平和,防止疾病的发生。
春季—阳气出升,应摄入升而不散,温而不热制品,不过分使用辛热升散之品。宜多食蔬菜,如菠菜,韭菜,芹菜,春笋,荠菜等轻灵宣透,清温平淡食品。
夏季—阳气隆盛,气候炎热,宜清补,应选用清热解暑,清淡芳香,利湿健脾之品,不可过度贪凉,如茯苓,山药,莲子,薏米,扁豆,冬瓜,丝瓜等食品。
秋季—阳气收敛,阴气滋长,阴阳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宜食用滋养阴精类食物,如梨子,百合,莲藕,萝卜,银耳等食品。
冬季—天寒地洞,阳气深藏,食宜养阴潜阳。如鱼虾类,家畜,家禽,龟鳖等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