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粉咵房

说一说一下武汉几个古城区路名的来历,其实我们住的位置很有历史

59回复 阅读 20600

标签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值得推荐

全部回复

bjtueko 硕士一年级

好贴子

好贴子好贴子好贴子好贴子好贴子好贴子好贴子好贴子

idealyoung 硕士一年级

占楼就做

仓满良品 高中三年级

哇 很长知识啊!赶紧马克一个!

cq177 初中一年级

普及了

PENTAX 高中三年级

楼主先说武汉几个门吧

hilifeiii 硕士三年级

看看并学习

夕儿 硕士二年级

写得很好啊!继续吧!

舍得168 禁止发言

内容被自动屏蔽

舍得168 禁止发言

内容被自动屏蔽

wow2012 大学一年级

写的很好。

john068311 博士一年级
john068311发表于 2012-11-11 21:23 武汉的地名众多,但是Z古的建成区古地名依次是汉阳区(2800年,楚国之廛城为起点) 武昌区(2000年,东汉末 ...

1、武昌10座城门——名字起源:明代

汉阳府历史上总共形成过6座城门,其后汉阳府知府在汉口镇修建了6座城墙,也被拆除,而武昌有10座,明代年间汉阳府曾分出汉口镇,虽然日渐繁华,但是依然没能达到取代武昌衙门湖广总督的程度。

明清时期,武昌称为“湖广会城”,里巷阡陌,衙署丛集,府学、贡院、文庙等文化建筑遍布,文人学士荟萃,作为行省大区域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华中地区的重镇。

作为湖广会城的武昌,在明洪武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拓展和建设,范围东自双峰山长春观,西至黄鹄山矶头,南起鲇鱼套口,北止塘角下新河岸。武昌城墙体为陶砖结构,墙身高大雄伟。城垣周长达约10千米,城内径东西约2.5千米,南北约3千米,略呈长方形;按现代投影法测算,城内面积约6.122平方千米。城高约9.34米,顶宽约18米。武昌城虽多次维修,但城池规模依旧,只是城门名称有所变更。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御史顾磷在任时改

大东门

为宾阳门,改

小东门

为忠孝门,改新南门为

中和门

,改草埠门为

武胜门

,改竹牌门为

文昌门

。共设城门9座,城东有宾阳、忠孝2门;城北有武胜门;城西有

汉阳、平湖

、文昌3门;城南有

望山、保安、中和3门

。各城门之间距离不等,宾阳门至忠孝门约900米,忠孝门至武胜门约1800米,武胜门至汉阳门约1250米,汉阳门至平湖门约600米,平湖门至文昌门约900米,文昌门至望山门约640米,中和门至宾阳门约1800米。

城头建有谯楼、月城各一座,另建有城垛约2333庄、营房约40座。沿城墙壁有水门、水闸,经排城内汇水。于武胜门至忠孝门建有水门2座,汉阳门、平湖门、武胜门附近设水闸若干。武昌城外围还挖有一道水面深阔的护城河,城西临长江,城东、北、南三面的护城河总长约11千米,河面宽约9米、深约7米。从军事角度看,可谓深沟高垒、固若金汤。

清代武昌城未作拓建和兴筑。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为方便武昌城东铁路运输,于宾阳门与中和门之间增辟1门,取名通湘门。至此武昌城门增至10座。

其中汉阳门和武胜门是为了纪念对江的古城镇而得名的,汉阳门一直没改过名,就不多说,从武昌诞生开始起,在长江对岸,一直有跟武昌对江鼎力的城市,那就是汉阳府,而汉阳武昌之间交流比湖广其他府衙要多很多,就是坐船过江,甚至历史上还形成过汉阳坐船到武昌做官,汉阳城的人找在武昌做了省府官员的三爷,要见三爷,见三爷,后来七传八传传成了贱三爷的典故,汉阳门正对着汉阳府,坐船过来为纪念对岸的府衙,命名很正常;武胜门虽然是后来改名,我要是没猜错,是用来纪念硚口武胜路的,因为硚口是汉口镇的起点,而武胜路也是有名的古路,有500多年历史。

2、黄鹤楼——名字起源:东汉末年三国

东汉末年三国武昌汉阳都为吴国,孙权建设武昌城,以因武而昌取名,武昌得名于此,并在长江边修建举世闻名的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楼的来历我就不说了吧?大家都知道

3、涵三宫——名字起源:不详

武昌老城内有一条小街叫涵三宫。它在蛇山之后,花园山之前,自东到西大约一里多长。涵三宫街道狭窄,民国时地面铺有青石条,石下有下水道,是一条较上档次的小街。

4、胭脂路,得胜桥,候补街——名字起源:清代

在武昌区粮道街与花园山南麓之间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东起胭脂路,西到得胜桥,长仅490米,只有93个门牌号码,名叫候补街。街道还“候补”个什么名堂?昨日,记者在这里走街串巷,终于打听到候补街的由来。

清朝做官的途径除了科举、荫功和军功保举之外,还有一种就是“捐纳”,意即花钱买官。这是对无望以前三种“正途”高升的人打开的一扇方便之门。清朝的捐官制度有一项规定:捐京官到吏、户、礼、兵、刑、工这六部的郎中为止;捐外官至道员为止。由于外官比京官收入丰厚,因此买官之人以捐“候补道员”的居多。而江夏(今武昌)是当时总督、巡抚和藩台驻节的首府首县,候补人员便聚居同一条街道以期“近水楼台先得月”,久而久之候补街也就形成了。 如今,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巷中,还能隐隐地感觉到两边土墙残存着的科举气息,历经风雨的候补街亦因此显得格外沧桑。

清朝做官的途径除了科举、荫功和军功保举之外,还有一种就是“捐纳”,意即花钱买官。这是对无望以前三种“正途”高升的人打开的一扇方便之门。清朝的捐官制度有一项规定:捐京官到吏、户、礼、兵、刑、工这六部的郎中为止;捐外官至道员为止。由于外官比京官收入丰厚,因此买官之人以捐“候补道员”的居多。而江夏(今武昌)是当时总督、巡抚和藩台驻节的首府首县,候补人员便聚居同一条街道以期“近水楼台先得月”,久而久之候补街也就形成了。 如今,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巷中,还能隐隐地感觉到两边土墙残存着的科举气息,历经风雨的候补街亦因此显得格外沧桑。

5、户部巷——名字起源:明代

从前,司门口为中央布政使司衙门在武昌府的办事处。明清年间,户部巷东为藩库,是布政司存放钱粮的金库和粮库;户部巷西为武昌府的粮库所在地。户部巷正好位于两个库房中间,因而得名,

清朝时候,这条百米小巷曾因毗邻藩台衙门而得名。 武汉人将用早点,称为“过早”。这Z初来自了清代的一首《汉口竹子枝词》。后在别的城市被敷衍甚至忽略的早餐,被武汉人随意而隆重的提升“过年”般“过”的位置。以“小吃”闻名的户部巷,就是武汉Z有名的“早点一条巷”。

6、司门口——名字起源:明代

历史上的长街为蛇山所阻,止于蛇山南麓。蛇山以北至藩司衙门大门口的街道,称为司门口。明末迷信风水,要用破坏"龟蛇二山环卫"的办法保住大明江山,挖通蛇山(同时斩断龟首),使长街延长到藩司衙门的大门口,但仍习称山北一段为司门口。1935年扩建此路时,北端辟开旧藩司衙门,使马路延长到中山路,中间腰斩蛇山,上架钢筋水泥蛇山桥,使司门口的泛称延伸到蛇山以南,差不多包括了今解放路的主要商业闹市区。

7、郊天台——名字起源:东汉末年三国

武昌磨山之上的郊天台,原为刘备祭天台,

关于刘备在东湖磨山设坛祭天,三朝史志均有记载。《大明一统志》(卷五十九)中记载:“郊天台在府城东一十里,今名磨儿山,世传汉昭烈帝祭天于此。”嘉庆年间重修的《大清一统志》记载:“郊天坛在江夏县东十五里磨耳山,相传汉昭烈帝祭天於此。”《江夏县志》记载:“郊天台旧址在磨儿山,相传汉昭烈祭天处。”《湖北通志》 (卷十五)也记载,“郊天坛,在县东十五里磨儿山,相传汉昭烈帝祭天于此。”汉昭烈帝即刘备。

8、阅马场——名字起源:清代

 阅马场的旧址现推断为楚王府,后为明代练兵演武的教场,称作阅兵楼,在武胜门外,有演武厅三间。清顺治年间,湖北巡抚刘兆麟在明代楚王府之东重建新校场,阅马场上有演武厅,是清军练兵演武的操场和举行武科考试的考场。清军绿营兵的营房也在该地,原名阅马厂,解放后在书写时改“厂”为“场”,并已经约定俗成。自楚王府被焚毁之后的数百年间,阅马场经历和见证了武汉的荣辱,这里发生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在近三百年的士兵起义和革命斗争中,这里留下了许多光辉的史迹,因而又有革命红场之称。

9、伏虎山,卓刀泉——名字起源:东汉末年三国

 相传在三国争雄的赤壁大战前,关羽奉军师诸葛亮之命率兵马途经此地,正值盛夏,士兵 们酷暑难熬,关羽派人四出寻找水源,均无所获。一位银须飘拂的老翁告诉关羽:"这里原是水丰林茂之地,后来出了个老虎精,把湖湾水源全结糟塌掉了。老百姓为求水用,还得送上童男童女供这老虎精受用呢!"   此话刚出口,一阵狂风起处,一只金睛白额老虎张牙舞爪地扑了过来。关羽见状,凤眉横竖,怒不可遏,随手祭起那把青龙堰月刀,大刀瞬息化为一条青龙,呼啸着迎虎而上,猛虎也纵身窜向青龙,龙虎相搏,飞沙走石,斗得天昏地暗。   青龙越斗越勇,猛虎一阵惨叫,趴在地上再也不能动弹,化成了一座石头山,而青龙降伏了猛虎后又还原成偃月大刀,回到关羽手中。关羽以刀卓地,仰天大笑,就在他的大刀卓地之处,居然冒出涓涓清泉。将士们用此泉水痛饮解渴,军威士气大为振奋。临行前,关羽用刀蘸上泉水浇洒石头山,山上立即绿树丛生,青翠一片。后人便把这处清泉取名为卓刀泉,并在泉畔建起了卓刀泉庙,把白虎精化成的山叫做伏虎山。有诗曰:“青龙降虎关云长,甘醇还数卓刀泉。”

10、复兴路——名字起源:明代

复兴路原名大朝街,是明代武昌城南面的正街,它的南端便是保安门了。保安门这个名字从明洪武年间始建武昌城开始便延续下来,周边的城门都改了名字,唯独保安门依然不变。今天的保安门一带旧貌保存得也算很不错的,周边没有高大的建筑,而且从巡司河路向复兴路走过来明显是上了一个坡,我推测这正是武昌城墙夯土的依存。保安门如果复建城墙城门也是可行的。

john068311 博士一年级

本帖Z后由 john068311 于 2012-11-11 22:52 编辑

PENTAX 发表于 2012-11-11 21:46 楼主先说武汉几个门吧

汉阳府分批,一共形成了6个门,汉阳府知府为属于汉阳县的汉口镇修建了6个门,汉口镇古代属于汉阳

你如果加上汉口镇的 有十几个门,但是汉口镇早在1899年就独立了,1912年汉阳府就被废了,所以一般是不加汉口的门的

武昌的很厉害,历史上明清年间形成了10座城门

————————————————————————————————————————

在这里说一下,痛恨的韩国在古代楚国影响下,南韩至今存在汉阳古城(就是南韩首都首尔)襄阳 江陵 利川等多处与湖北名字相同地名,就是受到了古代湖广的影响,改名都是这样

首尔在南北朝鲜分治后当时叫汉城,汉城之前,也就是韩国的古代史,一直被称作汉阳府,汉阳府是韩国的首都,期间,存在过汉阳大学

南韩的首尔古代全部山寨湖北地名,古朝鲜的首都,学的就是汉阳,也叫汉阳府,还在申遗,如果古代影响没有,朝鲜干嘛非要跟你名字一样???

http://finance.gucheng.com/201210/2143510.shtml

襄阳 黄州 江陵 汉阳要是对韩国没有影响力,古代不知名,那首尔干嘛故称汉阳,到了接近清末才改名为汉城??

汉城是南北分治之后才改名,原名就是汉阳城 汉阳府,朝鲜古代是中国的附属国,楚国境内的地名对韩国影响力极大

虽然今天让人看到很不舒服,但是韩国也保留了某些与中国古代交往保留的遗迹

比如湖北襄阳,李白的一首襄阳歌,失传千年,Z终竟然在韩国襄阳郡找到,原来古代韩国是中国蜀国,湖广府衙文化对韩国影响非常大,韩国按照湖广的几个府衙来山寨,名字都不改

今天襄阳歌回到了我们中国,诗歌诗词都是李白所写

李白古代写湖北Z多的就是武昌府黄鹤楼,汉阳府汉阳古城(有个李白祠),襄阳府,他老婆也是德安府的

这首歌真心好听

http://www.tudou.com/v/X9t8dD0Y-hs/&rpid=14191550&resourceId=14191550_04_05_99/v.swf

温其如玉 初中三年级

从高楼迷盗贴有意思?

7bao 大学二年级

占座学习

john068311 博士一年级
温其如玉发表于 2012-11-11 22:21 从高楼迷盗贴有意思?

你没发现我们是一个人吗????这么明显的068311,我转我自己的帖子,也不行?

温其如玉 初中三年级
john068311

你妹。没看出来。。。

舍得168 禁止发言

内容被自动屏蔽

有点多愁善感 认证团长
john068311

升官渡有一个说法是 以前都是走水路,汉阳那时候是个什么中心,县衙?还是什么之类的,要来这边履职,在升官渡下船。

舍得168 禁止发言

内容被自动屏蔽

查看更多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