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Z后由 zemora 于 2013-4-15 21:52 编辑
姐是几个麻麻群的管管,总是有麻麻面临宝宝高热不退,或者反复发烧的时候无法辨认是否幼儿急疹,被医生误诊而打针,Z后当疹子出来时,追悔莫及!一直说发个帖子,好好谈谈这个问题,但是无奈,姐不是专业人士,也无法用专业术语来告诉大家,幼儿急疹是怎么样的,便于大家了解,很没出息的拜访了度娘。姐给予大家的帮助,是请大家看过借鉴度娘博学过后,给大家一点自己护理的心得体会而已,请不要砸砖!姐会丢回去滴! 幼儿急疹(exanthema subitum) ,又称婴儿玫瑰疹( roseola infantum),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特点为婴幼儿在高热3~5 天后,体温突然下降,同时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为小儿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可能是病毒由呼吸道侵入血液而引起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反应,皮疹为病毒血症未期病毒在皮肤组织中被抗体中和所致。发病原因本病在20世纪50年代即怀疑为病毒感染引起,但一直未分离出致病病毒。1988 年Yamanishi 首先自4名幼儿急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分离出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HHV-6由162个粒子组成的蛋白膜所包裹,整个粒子的直径约150~200nm。核心为160KB的双链DNA。HHV-6 可以在以CD4、CD8 阳性T细胞、单核细胞/吞噬细胞、NK 细胞为首的细胞中增殖,还可在神经胶质细胞、星型细胞,人脐带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及人肺纤维母细胞等上皮细胞内增殖。目前的研究已证实,HHV-6 分A、B两个亚型,幼儿急疹大部分是由HHV-6B亚型感染引起。国外研究发现,87 %的1 个月以内的新生儿有来自母体的抗HHV-6抗体,以后几个月抗体逐渐阴转,但生后6 个月抗体滴度又快速上升,3 岁时大约75 %儿童抗HHV-6 抗体阳性,此可以解释为什么幼儿急疹好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HHV-6传播途径可能为母亲的唾液,而不是来自患者,因此幼儿急疹多为散发病例,一般没有流行性。
少部分幼儿急疹由人类疱疹病毒-7 型(HHV-7)引起。HHV-7引起者发病相对较晚,且皮疹较轻微。本病发病无种族及性别差异,无明显的季节性。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可能是病毒由呼吸道侵入血液而引起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反应,皮疹为病毒血症未期病毒在皮肤组织中被抗体中和所致。但多数人认为皮疹为病毒血症本身造成的局部表现,但为何会有热退出疹的现象,仍未获解答。
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可见,但以冬春季为Z多。发病人群以6个月以上至2岁的婴幼儿为主。尤以1岁以下婴幼儿Z多。国外有学者对年龄为4~12 个月的幼儿急疹进行统计,80%以上为生后6 个月发病。病儿、无皮疹的病人和隐性感染者都是本病的传染源,健康带毒者可能是原发感染的主要来源,可经唾液及血液传播。发病后人多可获得终身的免疫力。
临床表现
分为前驱期与出疹期。
前驱期
患儿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高热,体温达39~40 ℃或更高,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型,持续3~4日后体温骤降,也有少数病例体温逐渐降落,或高热24h后降至正常,再继以间歇发热2~3日降至正常。大多数病儿除高热外, 一般情况良好,少数病儿于高热时出现惊厥和脑膜刺激征。发病在冬季常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涕,多数有鼻炎,咽部轻或中度充血。夏秋季发病者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
出疹期
皮疹大多出现于发热3~4日,体温骤退后,少数在退热时出现皮疹,是本病的主要特征。皮疹呈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直径约~3mm,周围有浅色红晕,压之褪色,多呈散在性,亦可融合,不痒,皮疹由颈部和躯干开始,1日内迅速散布全身,以躯干及腰臀部较多,面部及四肢远端皮疹较少,肘膝以下及掌跖部多无皮疹。皮疹数小时后开始消退,1~2日内完全消失,不脱屑,无色素沉着。发热期少数患者在软腮及悬雍垂可见淡红色斑疹,出疹后即消失。颈部淋巴结肿大,尤以枕后及耳后淋巴结为明显,热退后可持续数周才逐渐消退,脾脏偶可肿大。
本病一般症状较轻,多数为良性经过。
并发症
高热惊厥
研究证实,由HHV-6感染引起的高热惊厥占高热惊厥病因的30~70%。感染的证据包括从高热患儿脑脊液中检测到HHV-6DNA,HHV-6IgG抗体滴度恢复期较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HHV-6IgM抗体阳性等。部分患儿高热惊厥后可出现脑海马的硬化,进而引起癫痫发作。
脑炎
神经系统症状可以在发热期出现,也可以发生在热退出疹期后。脑脊液、脑电图、CT 检查所见无特征性改变。SPECT 检查结果为大脑半球和大脑基底核区域血流低下,支持HHV-6 感染造成脑血管病变, 引起脑炎的论点。从脑炎患者脑脊液中可检测到HHV-6DNA及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