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今天102天了,本来是去市妇幼打疫苗的,打针前在儿保科体检的时候,医生说三个月大了要测骨密度微量元素啥的,然后开了一大堆单子,结果骨密度测量Z值为 -3.5 百分位数为0,给医生看说是缺钙,开了2种药,一个是骨化三醇胶丸,还有一个是补维生素D 的吧,犹豫了下药没拿, 问了同看病的几个妈妈,貌似都不达标,后来在微博上搜了下,看崔玉涛说婴儿的骨密度测量,还有微量元素的检查都是忽悠人的,不知道到底怎么办好有没有碰到类似情况的妈妈啊
宝宝今天102天了,本来是去市妇幼打疫苗的,打针前在儿保科体检的时候,医生说三个月大了要测骨密度微量元素啥的,然后开了一大堆单子,结果骨密度测量Z值为 -3.5 百分位数为0,给医生看说是缺钙,开了2种药,一个是骨化三醇胶丸,还有一个是补维生素D 的吧,犹豫了下药没拿, 问了同看病的几个妈妈,貌似都不达标,后来在微博上搜了下,看崔玉涛说婴儿的骨密度测量,还有微量元素的检查都是忽悠人的,不知道到底怎么办好有没有碰到类似情况的妈妈啊
育儿黑榜
这个已经登了
其中北京和睦家庭医生 崔玉涛已经谈过了。
黑户11号——微量元素检查
@和睦家药剂师冀连梅
临床检测人体是否存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风险,参考的既不是微量元素的值,也不是骨密度的值,而是血清25羟维生素D的值,数值小于20ng/ml认为是维生素D缺乏。正常喂养的孩子,只要补充够每日生理需求的维生素D,就不需要额外补钙,也没必要用仪器或者抽血做各种检测。
@崔玉涛
由于钙、锌、铁等元素的生理效应部位不在血液,所以检测微量元素根本没有意义。特别是检测头发更没任何科学道理。末梢血检测,不能保证取血时不被组织液稀释,所以连血液水平都不能代表。微量元素检测会引导家长过多关注微量元素,造成微量元素制剂盛行,从而忽视均衡营养,百害无一利。
@培儿屋儿科医生
盲目给孩子补微量元素的危害:
1.维生素D和钙过量:高钙血症、脏器组织钙化;
2.锌过量 :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
3.维生素A过量:精神萎靡、呕吐,严重时还可致颅内压升高,昏迷。
微博上一位妈妈说了一番话,小编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book_bullet
想起六个月体检查微量元素、验血、骨密度,半推半就,明知道时候不到,又不能做到淡定不焦虑,于是和社区医院一起折腾孩子,借了对孩子负责的名义,满足自己微弱的安全感。新手妈妈不仅要面对种种不适应,更要多多学习怎么喂哺、孩子生病了怎么办、如何尊重孩子,不啻是一次重生。
内容被自动屏蔽
我们之前也测量过,说缺钙,后来坚持补钙,宝宝现在8个月,上次去检查不缺钙了,各项指标都很好
多年以前我就是搞这种设备的,超声的、双能X线的,测手指、测脚跟、测腰椎、股骨,搞个评价报告。好吧,我说这些都是忽悠人的,你相信吗?
确实,现在的人营养都足够,一般根本就不存在缺钙的情况,除非是特殊的疾病。
以前的人营养不足,劳动强度大,随着年纪的增大,身高会下降,会驼背,这些都是骨质流失、骨密度降低的症状。你现在能看到几个驼背的、身高下降的人啊?
中国人现在不缺钙,缺的是良心!
二楼和五楼都正解了
大忽悠——骨密度检查
张思莱医师:
孩子检查骨密度的意义不大,因为每个孩子的骨密度值是有差异的,各医院采用的骨密度仪不同,各医院测量骨密度的位置也不同,国际上还没有儿童骨密度测量的标准数值。同时对于小婴儿来说骨密度如果是正常的,其钙吸收能力就要下降,主要是被动吸收。人体对钙需要越高其主动吸收钙的能力就增强。其实,只要膳食安排得好,保证奶量,让宝宝多做户外活动,孩子就不会缺钙。
育儿专家崔玉涛:
也不知何时骨密度检查引入了儿童保健的一项指标,导致多少婴幼儿因为骨密度低而不得已补钙。其实目前根本没有标准的儿童骨密度检查方法,更何况是婴幼儿。
骨密度检测虽然具有快速、准确及高度可重复等优点,被认为是评估人体骨矿物质含量而间接反映人体钙营养状况的较理想指标,但目前缺少儿童的正常参考数值。
如何对待骨密度检测结果?对不同年龄人群,同样的骨密度检测结果意义不同。对中老年人群,骨密度偏低提示应增加钙质摄入,甚至需要一些激素的补充;对儿童,特别是生长旺盛阶段的婴幼儿,骨密度偏低意味着快速生长过程,是一种好现象,不是补钙的指征。补钙过多会增加宝宝肾脏等器官的负担。
内科医生李陶:
很多体检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称,推出了很多不必要的检查,这样除了让家长的钱包多“出血”外,还让孩子吃了很多很多放射线。例如骨密度检查:只有65岁以上的女性或者70岁以上的男性,同时具有风险因子的人才需要做此项目进行筛查。
谢谢回复
谢谢回复
©2008-2025 得意生活 版权所有 鄂B2-2008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