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园的孩子隔三差五的生病似乎是免不了的,孩子今年刚上幼儿园,从老师和同学家长那里得知的消息,小班孩子每天到达率能有60%已经算高的了。不少孩子在医院聚首,排排队打吊瓶。
流感高发季节+刚入园+雾霾,孩子小恙不断,咳嗽流鼻涕一直没见好转,但精神头还不错,能吃能睡,就没送去幼儿园担心传染其他孩子,也避免交叉感染导致病情加重,一直在家小心照顾着。上周末又带孩子出去玩了,结果周日晚上就给我一个下马威,时不时醒来跟我说:“妈妈耳朵痛,摸摸。”量体温,正常!耳温枪测耳温,也正常!但孩子就揪着自己左边耳朵一直叫嚷着耳朵疼,我一时乱了手脚,只顾着给孩子摸摸,小声安抚。(其实后来知道可以服用美林缓解疼痛的。)
一个晚上熬过来,单位周一事情多走不开,我叮嘱孩子外婆若醒后还说耳朵疼就带去儿童医院挂耳鼻喉科看看,之后一万个不放心的上班了。
孩子说耳朵疼,还是一边耳朵疼,很明显就是中耳炎的症状,中耳炎大多是细菌感染,我心里一紧,这下似乎逃不过打吊瓶了。
早上孩子爸爸和外婆带孩子去了医院,早上检查完后给我汇报了,医生检查了,给孩子测了耳压;查血白细胞11点几,也不算太高;医生开了鼻炎的药和消炎药回家。
中午我网上查知名专家的科普,中耳炎大多是细菌感染,尽管白细胞不高,这次我还是准备给孩子用抗生素了,中耳炎不控制住可大可小的,我这样想着。
下班回家,我妈妈已经给孩子用过了鼻炎的药了,抗生素还没用,接着妈妈拿起我前段时间刚买的《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其中介绍小儿中耳炎的章节说,书上说了,“如果患中耳炎的儿童年龄在两岁以上,可以先对他进行观察,同时吃止痛药缓解症状。48小时后,如果她的症状还没有缓解,再给他用抗生素也不迟,之所以先不着急用抗生素,是因为目前的医学证据表明,中耳炎通常是感冒引起的,感冒会导致鼻塞,鼻塞又会导致耳膜内外压力无法平衡,造成耳膜肿胀及疼痛,因此有些中耳炎的治疗也可能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妈妈还细心的将这段话的页面折了一下。还说,孩子早上从医院回来以后一直精神状态都不错,也没有说耳朵疼的事情,下午睡觉也还好,应该不需要用抗生素了。。。
真是没想到,以往一直在此问题上与我纠结的妈妈这次主动提出不用抗生素。结果正如妈妈所说,后来的几天,孩子再没有提过耳朵痛的事情。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感谢儿童医院的耳鼻喉科,尽管以防万一的给孩子开了抗生素,但开的另一种药解决了孩子鼻涕、咳嗽不止的大问题。就是氯雷他定(开瑞坦),也怪自己马虎,以为孩子一直以来都没有对什么过敏的症状,就没想到这茬,其实很多医生都科普过的,久治不愈的咳嗽、流涕应考虑过敏因素。用了医生开的氯雷他定后,周一晚上,孩子整晚都睡得很安宁。之后的几天坚持用药氯雷他定+顺尔宁+喷鼻剂,孩子的咳嗽流鼻涕的症状逐渐缓解。等下周应该就能上幼儿园了吧。
这几天,妈妈看《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更勤了,觉得学到了不少东西。。也逐渐能够理解我之前对待孩子的一些做法。一本好书胜过我无力的千言万语。
总结:
1、感冒的宝宝常常挂着鼻涕,父母为宝宝擤鼻涕时,往往夹住两侧鼻孔使劲将鼻涕擤出。这种不正确的擤鼻涕动作可能会使鼻涕向后流入中耳腔,引起化脓性中耳炎。正确的擤鼻涕方法:用手指按住宝宝的一侧鼻孔,让孩子稍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再用同样的方法擤另一侧。
2、孩子中耳炎症状严重时,可用止痛药缓解症状,布洛芬(美林)是儿童Z好的止疼药。
3、如果宝宝反复咳嗽,应考虑与过敏有关。过敏性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伴有鼻塞或者流鼻涕,部分会伴有少量痰液。咳嗽剧烈时,肺部有时可以听到哮鸣音。且咳嗽大多只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或运动后和哭闹时加剧。病症反复或持续发作超过一个月。简单确定呼吸道过敏的方法是连续服用抗过敏药物3—5天,有明显止咳效果。停用后又咳嗽反复,基本可以确定为过敏。抗过敏药物:开瑞坦——氯雷他定糖浆。
4、好书推荐:《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这本书从目前看来能改变我家孩子生病后,家里打乱仗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