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娱乐

【我爱看社团】武汉剧院喊你看话剧啦!10张票免费放送!由香水引发的爱情故事

44回复 阅读 3424

标签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值得推荐

全部回复

sunny76 硕士三年级

亲,我来报名了

sunny76 硕士三年级

我看的话剧有杠上开花,湖北人演的话剧,还有去年看的非诚勿扰。和看电影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话剧更贴进人的生活些~~~

豆芽学吐槽 小学六年级

占楼

梅梅827 硕士三年级

我看过的话剧有:好玩、好看、好过瘾的方言喜剧《海底捞月》,还有去年看过的岔巴子演的方言爆笑贺岁喜剧《非诚勿扰》,一直令我回味无穷。

mini窝窝头 大学二年级

周末还在考虑要不要买票去看,得意活动真贴心

鱼可可 高中三年级

我是善良型杜拉拉 哈哈哈哈,

杜拉拉升职记 是那时候刚刚踏入职场的我很喜欢的觉得很有学习价值的一部小说

杜拉拉升职记 也是我看的第一部话剧,在那年冬天的武汉剧院

那时候刚刚毕业,很穷,买了Z便宜的票价80,虽然是Z后一排

可是至此之后,还是疯狂的爱上了她--因为话剧的配乐、人物表情,以及剧情的新颖编排

比电影有吸引力更多更多

前2天跟男朋友看完《归来》后,还说什么时候一起去看话剧~~

附上一张我热爱看话剧的证明 哈哈哈哈哈哈

另外,我想说,冬天看话剧容易感冒,武汉剧院里面好热好热好热,哈哈哈哈哈

好吧。就算感冒我也愿意。去!!看!!话!!剧!!

本帖Z后由 ivyu 于 2014-6-10 12:24 编辑

奥特曼GOGOGO 博士二年级

占楼

小天向上 硕士三年级

非常喜欢小说,小哥,天真,胖子,三叔,都很喜欢,后来知道有话剧,立马订了票XDDDDDDDD在剧院现场只要关注微信就可以拿到明信片~

舞台做的很有意思,中间一个大转盘~

让众多**魂牵梦萦的组合啊~现场不断的有欢呼声~

挺有意思的,有的地方还有点小恐怖~

跳舞谢幕~里面三叔老帅啦~~~

看完以后很期待后面几部,不过Z近关注好像说会全国选拔话剧女猪脚,就不知道是几个意思了,认真算起来,盗墓里的女人戏并不是大头,但每个女性角色都很有特点,狡黠毒辣的,坚强勇敢的,真希望后面几部不要搞成了关系户选拔制度,有点儿郁闷,好像一个品牌做好做出名声了,总会被人拿走某以私利~

本帖Z后由 小天向上 于 2014-6-10 13:46 编辑

瘦到90斤 初中一年级

把去年写的一篇观后感直接贴出来吧~

当你遗忘,爱始重燃——观西班牙默剧《安德鲁与多莉尼》

今年看了不少国内外话剧、音乐剧和舞剧,觉得不错就发1到2条微博,这是唯一让我想写长评的演出,脑海走马灯般想出多个标题都不满意,直到写出这个。

剧情很简单:安德鲁与多莉尼这对老夫妻的爱情已在例行的生活琐事中消磨一空,他们冷漠隔离,甚至为了向儿子争宠而互相吵闹,然而病魔打破了往日的单调,多莉尼被查出患上老年痴呆,安德鲁在照顾她时开始回忆起两人年轻时的若干美好时光,然而多莉尼病情越来越重……在她去世后不久安德鲁也离开人世,儿子在整理遗物时发现父亲写的情感历程手稿。此剧取材真人真事:一个84岁的法国哲学家在得知妻子身患绝症之后,开煤气与妻子共赴黄泉。在死前,他将二人的情感历程写成了一本让全世界读者都为之动容的书——《致D情史》。

全剧时长90分钟,没有一字一句,所有声音来自打字机的键盘声(安德鲁是作家)和大提琴(多莉尼是音乐家)的音符。无言敲打,跌宕人生悲欢;琴声如诉,再现青春欢颜。

Z初买票纯粹是因为我向来视人物对话为写作Z难事,实在好奇没有台词怎么表现剧情。此剧的强大不止在于全剧2男1女没有说话,更在于他们戴了7张面具来表现不同角色和年龄段,也就是说他们连表情都没有呈现,全凭肢体动作也表现剧情和喜怒哀乐!!必须承认,演员对生活的观察和撷取很精准,在有限的时间内,以世界共通的肢体语言表现剧情的起承转合,富有生活气息,不时透露幽默感让我们会心一笑。更绝的是,除了老夫妇、年少时的彼此,剧中还有儿子、情敌、医生、保姆等多个角色,全是这3个演员饰演,常出现男演女,一角多人演的情况,但不论换场还是人物退隐、出现都相当平滑自然,毫无滞涩和冲突感。

Z早接触两个时间段的双线叙事,是初中读茅盾文学奖作品《穆斯林的葬礼》,以30年为间隔时间,讲述北京一个回族家庭六十余年间的兴衰历史。《安德鲁与多莉尼》的双线叙事间隔差不多,在多莉尼确诊后初次发作、尿失禁、胡乱穿衣、乱收家中相框、孩童般无法自理、不愿意听丈夫念文稿、失忆至连儿子也不认识这几个片断间,安德鲁回忆起初次告白挖墙角、多莉尼突然造访自己住所赏识自己作品、两人xxoo多莉尼怀孕、结婚生子、教育儿子等事件。两人年迈时各种隔阂、冷漠、作战和年少悸动时的羞涩、胆怯、激情、甜蜜对比强烈,给人冲击很大。与《穆斯林的葬礼》不同的是,这种平行叙事讲述的并不是两段平行人生,而是一对爱人的直线人生流程,它让人警醒时光的流逝是怎样吞噬我们Z珍贵的记忆,忘记过去曾怎样相爱,忘记曾许诺一生一世,忘记执手时对彼此Z坚定的认定。

“前一秒是欢笑,后一秒是泪水!”是此剧的宣传文案,我倒没哭,但我觉得哀恸,这种感觉起初很轻微,像鸡蛋上裂一小纹,但慢慢越来越大,不止蛋壳破裂,地壳也破裂了。这个节奏来自剧情,Z初安德鲁对多莉尼的病情是回避,拒绝接受病情报告的,但随着多莉尼病情的急剧发展,他的容纳度越来越大,到Z后完全是照顾婴儿的感觉,他们两个抱着在聚光灯下慢慢旋转,多莉尼Z后抱着的,只有她误认为琴弦的长棍,兀自在父子俩的注视中悬空拉琴。这种感觉不动声色又悲恸莫名。白驹过隙,能长时间撼动人心的经典,往往不是大场面大制作大特效的巨片,而是与我们息息相关,演绎我们过去、现在或未来的“生活片”。我由“少年夫妻老来伴”,想到“相濡以沫”,Z后想到的就是“珍惜眼前人”这句平淡然而很多人忘记的话。

以叶芝的经典情诗作结吧,我Z爱的两大英文情诗之一,好久没看没听,今天突然想到了,原文极美,译文版本也多,我选的是冰心译的。

When You Are Old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睡意沉沉,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倦坐在炉边,取下这本书来,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慢慢读着,追梦当年的眼神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那柔美的神采与深幽的晕影。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多少人爱过你青春的片影,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爱过你的美貌,以虚伪或是真情,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惟独一人爱你那朝圣者的心,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爱你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在炉栅边,你弯下了腰,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低语着,带着浅浅的伤感,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爱情是怎样逝去,又怎样步上群山,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怎样在繁星之间藏住了脸。

面霸 版主

Z爱看的话剧~~还是那年的“宝岛一村”!浓浓的情怀,喧哗而宁静!表演者的功力,让武汉话剧团的那一帮演员门也成了观众!Z后分发给每一个观众的“包子”有了大家的味道!

瘦到90斤 初中一年级

当你遗忘,爱始重燃——观西班牙默剧《安德鲁与多莉尼》

今年看了不少国内外话剧、音乐剧和舞剧,觉得不错就发1到2条微博,这是唯一让我想写长评的演出,脑海走马灯般想出多个标题都不满意,直到写出这个。

剧情很简单:安德鲁与多莉尼这对老夫妻的爱情已在例行的生活琐事中消磨一空,他们冷漠隔离,甚至为了向儿子争宠而互相吵闹,然而病魔打破了往日的单调,多莉尼被查出患上老年痴呆,安德鲁在照顾她时开始回忆起两人年轻时的若干美好时光,然而多莉尼病情越来越重……在她去世后不久安德鲁也离开人世,儿子在整理遗物时发现父亲写的情感历程手稿。此剧取材真人真事:一个84岁的法国哲学家在得知妻子身患绝症之后,开煤气与妻子共赴黄泉。在死前,他将二人的情感历程写成了一本让全世界读者都为之动容的书——《致D情史》。

全剧时长90分钟,没有一字一句,所有声音来自打字机的键盘声(安德鲁是作家)和大提琴(多莉尼是音乐家)的音符。无言敲打,跌宕人生悲欢;琴声如诉,再现青春欢颜。

Z初买票纯粹是因为我向来视人物对话为写作Z难事,实在好奇没有台词怎么表现剧情。此剧的强大不止在于全剧2男1女没有说话,更在于他们戴了7张面具来表现不同角色和年龄段,也就是说他们连表情都没有呈现,全凭肢体动作也表现剧情和喜怒哀乐!!必须承认,演员对生活的观察和撷取很精准,在有限的时间内,以世界共通的肢体语言表现剧情的起承转合,富有生活气息,不时透露幽默感让我们会心一笑。更绝的是,除了老夫妇、年少时的彼此,剧中还有儿子、情敌、医生、保姆等多个角色,全是这3个演员饰演,常出现男演女,一角多人演的情况,但不论换场还是人物退隐、出现都相当平滑自然,毫无滞涩和冲突感。

Z早接触两个时间段的双线叙事,是初中读茅盾文学奖作品《穆斯林的葬礼》,以30年为间隔时间,讲述北京一个回族家庭六十余年间的兴衰历史。《安德鲁与多莉尼》的双线叙事间隔差不多,在多莉尼确诊后初次发作、尿失禁、胡乱穿衣、乱收家中相框、孩童般无法自理、不愿意听丈夫念文稿、失忆至连儿子也不认识这几个片断间,安德鲁回忆起初次告白挖墙角、多莉尼突然造访自己住所赏识自己作品、两人xxoo多莉尼怀孕、结婚生子、教育儿子等事件。两人年迈时各种隔阂、冷漠、作战和年少悸动时的羞涩、胆怯、激情、甜蜜对比强烈,给人冲击很大。与《穆斯林的葬礼》不同的是,这种平行叙事讲述的并不是两段平行人生,而是一对爱人的直线人生流程,它让人警醒时光的流逝是怎样吞噬我们Z珍贵的记忆,忘记过去曾怎样相爱,忘记曾许诺一生一世,忘记执手时对彼此Z坚定的认定。

“前一秒是欢笑,后一秒是泪水!”是此剧的宣传文案,我倒没哭,但我觉得哀恸,这种感觉起初很轻微,像鸡蛋上裂一小纹,但慢慢越来越大,不止蛋壳破裂,地壳也破裂了。这个节奏来自剧情,Z初安德鲁对多莉尼的病情是回避,拒绝接受病情报告的,但随着多莉尼病情的急剧发展,他的容纳度越来越大,到Z后完全是照顾婴儿的感觉,他们两个抱着在聚光灯下慢慢旋转,多莉尼Z后抱着的,只有她误认为琴弦的长棍,兀自在父子俩的注视中悬空拉琴。这种感觉不动声色又悲恸莫名。白驹过隙,能长时间撼动人心的经典,往往不是大场面大制作大特效的巨片,而是与我们息息相关,演绎我们过去、现在或未来的“生活片”。我由“少年夫妻老来伴”,想到“相濡以沫”,Z后想到的就是“珍惜眼前人”这句平淡然而很多人忘记的话。

以叶芝的经典情诗作结吧,我Z爱的两大英文情诗之一,好久没看没听,今天突然想到了,原文极美,译文版本也多,我选的是冰心译的。

When You Are Old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睡意沉沉,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倦坐在炉边,取下这本书来,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慢慢读着,追梦当年的眼神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那柔美的神采与深幽的晕影。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多少人爱过你青春的片影,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爱过你的美貌,以虚伪或是真情,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惟独一人爱你那朝圣者的心,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爱你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在炉栅边,你弯下了腰,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低语着,带着浅浅的伤感,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爱情是怎样逝去,又怎样步上群山,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怎样在繁星之间藏住了脸。

小王紫 小学二年级

6月7号的才去的武汉剧院看《足尖风暴》,很精彩,,,至于话剧,,我看过的是两只狗的生活意见,还有类似音乐剧的空中花园谋杀案,弹琴说爱,,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些将生活中的艺术集中在一个舞台综合展现出来,很是喜欢

瘦到90斤 初中一年级
小王紫发表于 2014-6-10 13:31 6月7号的才去的武汉剧院看《足尖风暴》,很精彩,,,至于话剧,,我看过的是两只狗的生活意见,还有类似音 ...

握爪,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和弹琴说爱我也看过~~

哎呀,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实在笑破肚皮啊,这个我也写过日志的~

ei_sky 大学四年级

子菲子菲看过来!!!我超级喜欢看话剧的啊,看完真的是一种享受和感动,也敬佩话剧演员的认真和专业(忘记是谁说的,话剧是每个戏骨的必经之路)。话剧不能重来,幕布拉开,你就必须把自己Z好的状态呈现给观众,这对演员来说既是考验也是享受,而这种特有的观剧体验是电视剧和电影无法比拟的!

武汉剧院我也喜欢,虽然我只在那里看过天鹅湖,但是真心觉得观剧气氛很好,音响更是一流,座位小复古感,能把时间拉回从前,只是一屋子人安静看剧。

而且武汉剧院的地理位置很好,号称是唯一一家可以坐地铁去看的剧院。对于我这种武昌的班子来说,真心方便,不像琴台剧院我走进去都要好远,还容易堵车。。。

目前印象Z深的就是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去年在琴台看的,真的是从头笑到尾,不过Z后又在插科打诨中感受到一点忧伤。

“高山下,小溪旁,一只大狗走的忙,你要问我干什么去?我去城里逛一逛!”狗哥哥来福和狗弟弟旺财离开家乡,走进城市,去寻找幸福生活和伟大理想。城里的世界并不像他们想象得那么美好,来福和旺财从迷茫中寻找自我。

虽然整个话剧的段子有点老,逗笑有点刻意,但是和观众真的互动很多。看完心情很好。

这几年武汉本土的一些话剧也很受欢迎,过年时候带全家人去杂技厅看过非诚勿扰,也是个老少皆宜的话剧。

现在话剧越来越走进大家的生活,也不是个什么高雅遥远的艺术形式,期待有更多的人走进剧院,爱上话剧!

晒下我的观剧记录

本帖Z后由 ei_sky 于 2014-6-10 16:55 编辑

小樱桃1 初中一年级

Z早接触话剧,是因为男朋友拉着我去看老舍的《茶馆》,是在课本中学过的,却是经典中的经典。之前在大连生活时还看过讲大连话的话剧,名字忘记了,印象Z深的就是大连话,抖包袱抖得相当有料。话剧让人感觉是更贴近生活,贴近小人物,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而且话剧演员都是非常认真的准备每一场演出,不像有一些商业电影的演员,炒作,花边新闻满天飞。。。喜欢话剧带来的真实、纯正的赶脚。希望可以获票,再让我一睹话剧的风采!

nikitashan 硕士二年级

看话剧:《好听的都是伤心的歌》

一、关于话剧

作为一位准文艺青年,爱上话剧似乎情理之中,不过我真正接触话剧的时间不长,数数前后,大概看了五六部现代话剧,有的是都市时尚类的,有的是幽默搞笑类,有的是情感故事类,有的是历史编撰类·····但不管哪一类剧目,都在短短的一两个小时内,让我放松身心,忘却现实,投入地沉浸在那个固定的空间里,随着舞台上演员的演绎,走进了一个个片段场景深处,跟着人物的喜怒悲欢,让自己心情一样起伏跌宕。每每在幕布拉上,灯光熄灭的时候,仍有种沉默良久,却思绪难平的感受。

都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也许就是形容艺术作品带给受众的无穷魅力,在艺术感官的世界里,如果你有自己的思想,那么当你亲自与它近距离接触时,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只属于你的独特的反映和知觉。看话剧,很多时候被人看作是一种很小资的生活方式,我想可能是因为目前的话剧市场依然比较小众,相对于其他迅速崛起的文化消费项目,剧院还处在逐渐成长的发展时期,是还未呈现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散落在城市的文化生活土壤里,闪烁着其光芒,点缀着走近它,喜欢它的人们的生活;二来估计是话剧的票价,相对于电影票价来说,有点居高不下,当经济与消费发生冲突时,大多数时候我们还是会依据经济条件做出合理的选择。所以看话剧乍一听来,有点特别,也恰恰正因为这种特别,所以能聚拢一些好奇的人,慢慢走进,慢慢开始关注、喜爱。

我正是喜欢话剧带来的现场感,当大家都在追逐3D、4D电影的逼真感的时候,话剧完全可以全方位,全立体地给观众讲故事,我们仿佛就是安静地围观在男女主人公身旁的隐形人,看着他们嬉笑怒骂,唱念坐打,甚至能够清楚地捕捉到一个眼神的流转,一丝嘴角的冲动,有点像小时候站在别人家门口,喜欢看看别人家里那点事儿的心情,虽然平时生活中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但是这种看热闹的专注完全符合看戏的准则。

没有动画和特效,没有背景和华服,只有演员真实的表演,和主题性的舞台设计,加上间歇性地音乐场景穿插,就可以把文学作品里一个个的情节活灵活现地勾勒出来,直接传递在咫尺之间的观众,这种形式有种吸引力,迅速地让人人融入,这种表演有种感染力,能被台前幕后所弥漫着的那种无形的认真和执着的精神所感动。

二、关于此剧

《好听的都是伤心的歌》根据武汉本土著名作家方方小说《树树皆秋色》改编。是方方创作的第一个话剧剧本。导 演:江兆旻(女),女作家+女导演,无疑这是一部反映女性视角和状态的代表作品。

故事梗概:

该剧从年近四十的单身高校女博导华容,搬进学校的博导楼开始,华容天性清肃且聪慧,不喜交际,是个喜欢安静、朴素、简单生活的人,她不拘泥于外界的眼光,自顾自地按照自己的方式打理生活。她内心相信有个人会等着她,但是她不明白为什么一直没有等到,她和周围的人一样,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是一个人生活,但是她也习惯了这样一个人生活,并喜欢上了住在顶楼,面对树林,远眺东湖、欣赏美景的惬意和舒适。

可是她的邻居------曾经的大学同学,现在的同事和上级的一对教授夫妇,却为她的到来,激起了生活的波澜。本是农村出身的梅芜已经脱胎换骨成为高雅时尚的高校教授,并有一位院领导的丈夫,在她眼里,女人的生活要精致,要有男人的呵护和疼爱,为此她很担心华容会成为改变她现状的导火索,旁敲侧击地对丈夫进行有意无意的提醒,费心苦力地帮华容介绍对象,纵使弄得自己心里莫名委屈,仍然孜孜不倦地将家庭保卫战坚持到底。

华容从未把自己当作这场战争的攻守一方,她觉得这对教授夫妇莫名的关心和好奇,怀疑和臆想非常好笑,以至于烦恼,既然解释不清楚,也让对方不相信,索性也任由他去。

没想到这边厢, 一个深夜十点打错了的电话带着一个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老五”进入了华容的生活,刚开始是简单的误会,接着是解释误会,再后来变成了在校生对教授的钦佩、仰慕,“老五”神秘、有趣、热情、幽默,对华容有着“知己”般的见解,有着“孩子”般的天真,有着“爱慕者”的关心,有着“追求者”的暧昧······渐渐地,每夜的十点钟电话成为华容生活中值得等待的时刻,华容的脸上有了让人一眼就看出的异样光彩,连教授夫妇也猜测:华容恋爱了,但是华容并未觉察,她只是生活开心了许多。直到华容的学生冒用她名做出剽窃事件,一下子击垮了华容的精神,而“老五”通过网络论坛,及时地帮助她洗冤澄清,华容终于体会到背后有人支撑,有人帮助的温暖,她非常想见见“老五”,可是“老五”并没有答应,而是巧妙地搪塞过去,而华容因为固有的矜持,和知之甚少的信息,对“老五”的真实情况也无从了解,但是每天的电话依然继续,“老五”还是保持着那份幽默,可爱,活泼,热情,甚至说到了很多只属于华容和他两个人的憧憬,这份情感热线,就像一根绳索,将华容的心一步步拉近电话那头未知的一端。

华容的心有了牵挂,开始对“老五”的忽隐忽现而焦躁,对“老五”的若即若离而忧愁,但是面对始终不肯露面的“老五”,她无可奈何,却也因为依赖那份独特的感觉,只能随心而动。

终于,在华容没有任何防备、没有任何征兆的时候,这种情感依赖戛然而止,“老五”消失了,电话像死了一样,从此没有在深夜的那个时分响起。。。。。。

华容开始慌乱地寻人,从之前知道的零星信息查找在校生的宿舍和名单,却一无所获,“老五”仿佛是不存在这个世界里的人,所有的线索都无法接下去,教授夫妇也开始怀疑这是场骗局,或是学生捉弄老师的一个恶意玩笑,甚至华容也开始留意起报纸和学校里面发生的死亡和事故事件···············

(ps:不得不说,此时的剧场音乐和灯光,也出奇的诡异起来,很有恐怖片的赶脚,我表示我当时不淡定起来了·······)

不过,这真的真的不是不是恐怖片,真的真的不是不是恐怖片········

那么结局到底是什么,

“老五”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华容”Z后的结局是什么,

我不赘述了,否则这篇文章就太长太长了。。。。。。

布下悬念,希望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看这部剧目,或是看看方方的这部中篇小说,或许接下来,在情感面前,我依然是个小学生的水平,似懂非懂,还未大彻大悟。。。。。。。

Z后想说的是:剧目改编自《树树皆秋色》,因为原小说名字太过静态,方方亲自改名为《好听的都是伤心的歌》,如果从正面激励的效果来讲,我更青睐于前者,不管人生是那种结局,或是曾经经历过什么过往,就像每颗树都有秋天成熟的那一季,终有收获的季节,正如落幕后现场一位很年轻的女观众说的一样:对遇见的一些人,尽管不是那么美好,尽管带来的不是期待,但也应该换一种想法,心存一份感激,是因为这一切,也能让自己的生命增加一种体会,多一种颜色的饱满。

本帖Z后由 nikitashan 于 2014-6-12 21:04 编辑

xiaoyeye 禁止发言

内容被自动屏蔽

xiaoyeye 禁止发言

内容被自动屏蔽

肖肖-85 大学一年级

报名报名哦~~

查看更多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