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谈过、吵过、抗争过,离家出走这一招都试过,效果只是一时的。
我现在只能循循善诱,慢慢淡化父母对我掌握程度。
目前看来,我只要不出武汉,自由还是能保证的。
我不止一次怀疑,我爸有严重恋女情结。不过,好在我现在没谈恋爱,问题基本上还在可控范围内。至少以后,就以后再说吧!
我家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谈过、吵过、抗争过,离家出走这一招都试过,效果只是一时的。
我现在只能循循善诱,慢慢淡化父母对我掌握程度。
目前看来,我只要不出武汉,自由还是能保证的。
我不止一次怀疑,我爸有严重恋女情结。不过,好在我现在没谈恋爱,问题基本上还在可控范围内。至少以后,就以后再说吧!
我也想出去闯闯,可惜这种机会被父母扼杀摇蓝里了。这可能跟我是独生女,有一定关系。
我也宅…就是懒
就是刚毕业撒
因为懂得东西太少,所以没办法从容。只有靠勤劳和踏实,才能弥补自己的疏漏,自然懒往往变成了一种奢求……
毕业快三年了
至于么……宅可以从网络了解世界啊
我只是说与人相处这块……
我从认识一个人,到和他(她)能毫无芥蒂地相处,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而且我对连一次面都没听过,只是在网上认识,持保留意见!
况且有些事,只有亲身经历过、尝试过,才知道。光靠想象、凭直觉,或者别人是这样做的,是远远不够的。
毕竟,不是所有的事,从想到做的步骤,你和别人的步调都能完全保持一致。
当然,我只是通过发帖将自己的经历与大家分享,至于大家要怎么做,我相信都会有自己的判断
对"宅"含义的浅读
——出自百度百科
「宅」的定义
宅是指一些人过分沉迷于某种事物,例如动漫画、游戏等。他们对于自己沉迷的事物无所不知,还每天不断寻找新的资料加以牢记,希望把想知道的事情尽量记入脑中,也不会主动去接触其他的事物。因此,他们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且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没有意义,每天过着很满足的生活。
「宅」须具备的三个定义:一、有著高度搜寻参考资料能力的人;二、拥有对这个映射资讯爆发的适应力,有跨领域的资料搜寻能力,对映射创作者所提示的暗号,一个也不漏的加以解读与研究。三、永不满足的向上心和自我表现欲。
「宅」的误读
实际常是一些“隐蔽青年(家里蹲)”或“啃老族(尼特族)
”以及一些“SOHO族(居家就业者)”,有时也把“懒人”或“居家男”以及“乖乖女”划为此类,这种划分方式其实既不科学也不严谨。
这里主要谈谈“隐蔽青年”:Z常被一般大众认为是“宅男”、“宅女”的人,通常看似长期足不出户、与人面对面交往较少、流连网络、生活圈狭小、穿着不修边幅、有倾向,符合这一特征的族群以往Z常用的称呼为“家里蹲”。
其实,我如果按定义的表现来看,我应该属于隐蔽青年这一种。而大家因为「宅」理解不同,把我理解成啃老族(尼特族)、“懒人”和“乖乖女”。
我之所以要写关于「宅」的解读,首先我希望自己能够直视自己,充分认识自己身上的问题。其次,我也是抱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我希望大家面对一件事的时候,不要一开始就带入过多的主观感受,应该客观的看待问题、提出问题。Z后,我希望大人不要把一些人云亦云、模拟两可的东西,传达自己的下一代。一开始,为孩子树立求真务实的态度,再在此基础拓展、创新,这样才利于孩子发展。
【特别注意】
尤其是“隐蔽青年”、“NEET”、“懒人”通常都有些不健康的心理倾向或已形成心理疾病,这不是简单的爱好、观念或生活习惯问题,需要向心理医生或家人亲友寻求帮助及时疏导,长此以往会出现自闭、抑郁、焦虑、狂躁、社交恐惧、人格障碍等病态。
本帖Z后由 杨柳飘絮 于 2015-6-1 23:03 编辑
杨柳飘絮发表于 2015-5-31 15:07 宅,只是对我们将自己禁锢的一个借口。现在想想,以往十二年是怎样熬过来的。放弃所有女生的属性:不逛 ...
握个爪和我一样宅
一个人出去好玩吗?
没有见过比我更宅的 必须要交个朋友了!
一个人的游玩,只会更孤独
我对朋友的定义,现在仅停留在闺密上
说的真是准,我也是这样
我害怕孤独,但却不得不面对
其实我一点都不喜欢宅,只是每次逛街都是一个人,出去玩也是一个人,就不想出去了
宅是大趋势
生活要讲究品质,懂得如何从生活中学习、
成长。
宅,虽然是大趋势,但是要懂得跳出这个框框。
©2008-2025 得意生活 版权所有 鄂B2-2008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