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被自动屏蔽
内容被自动屏蔽
黄陂盘龙城发表于 2016-1-2 19:28 回复 john068311 的帖子你说说,黄陂县和汉口镇接壤,黄陂人外出谋生第一站就是汉口,武汉三镇,汉阳人来 ...
你要是不信,我可以跟你赌,你可以去汉阳区 显正街 洗马长街,钟家村一直到建港的小区;汉口的汉正街武胜路开始一直延伸到沿河大道月湖桥,在从龙王庙延伸到新天地;武昌的你从紫阳路开始到积玉桥,在到大东门,你可以去问问别人老人祖籍是哪里的
我是以前在相关单位工作过,再加上我去图书馆查过N个老武汉文献,我才可以告诉你,江汉路里头住的宁波人可能就比你们黄陂人多,花楼街里头有宁波社区,汉正街的宝庆路一直到什么解放大道的新世界那片湖南的都蛮多,而汉阳更明显了,洗马长街 鼓楼这些老城门底下的 到钟家村在到瓜堤,蛮多湖南的好吧,翠微路附近拆迁的,杨泗庙拆迁的老人,爷爷奶奶家里无锡的长沙的各种都有,绝对多过蔡甸的,或者说老汉阳蔡甸的根本很少,基本上没有,什么王家湾那边才蛮多;在说武昌的我都问过的,住司门口 粮道街 什么胭脂路,我以前单位老武锅的领导几个住司门口和胭脂路的,别个父母都是江西老表,跑到司门口下做生意的
你说别个是江夏的,别个不打死你才怪,真正的么江夏的要跑到么关山那边去了,那边是江夏的多,他本来就是武昌县,那是他土著,那不是啥祖籍
内容被自动屏蔽
内容被自动屏蔽
黄陂盘龙城发表于 2016-1-2 20:06 回复 john068311 的帖子汉阳镇人祖籍来自汉阳县的有些,武昌镇人来自武昌县的有些,我所指的三镇,都是指 ...
还跟你讲一句,汉阳和武昌历史上从来没做过镇,汉口是镇是因为他是汉阳县下面的一个镇,镇是县的下级单位
汉阳要么是汉阳府城区,要么是汉阳县城区,要么是汉口市汉阳区
武昌要么是武昌府城区,要么是武昌县城区,要么是武昌市湖北省省会
从来不存在什么汉阳镇 武昌镇,老三镇就是你说的范围,这个范围内祖籍是郊区的不占大多数,但是绝对有,而现在的辖域,什么汉阳王家湾,汉口竹叶山,武昌关山这些位子本来就属于老三县,你说祖籍是郊区的也说得通,但是他们是土著
黄陂人的确三镇到处跑,这个镇说的是三个地区,不意外
黄陂盘龙城发表于 2016-1-2 19:43 黄陂人来汉,把黄陂农村文化带到了武汉。黄陂的能工巧匠在从前武汉人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泥瓦匠、木匠、 ...
你这个东西我不想发了,武汉30年代人口就超过200万,汉口自己就过了100万,这种文章每个地方的后人都可以写一堆
给你看二个
第一个为汉口宁绍帮,也叫宁波帮
汉口开埠后,英、法、德、日等国商人相继来汉开设洋行,他们通过买办向武汉及邻近省份倾销机制棉布、日用百货、染料靛青、五金器具等洋货,占据了长江中游的大片市场,并不断向上游渗透,市民对于诸如玩具、铅笔、图书、利器、假珠宝、肥皂等洋货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与洋商争抢长江中上游的巨大市场,各地的一些洋货商号,也纷纷来汉设立分店。在中外大批商品的倾销下,汉口作为内地经销和转口进口商品的Z大商埠的地位不断加强。
在这个过程中,宁波商人Z初是充当了国内土特产与洋货贸易的中转角色。同时,宁波商人凭借自身敏锐的经营头脑和商业才能,在汉口开办作坊、商店和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为了加强同乡间的相互联系,为了进行商业情报的交流并开展同乡会的活动,宁波会馆就应运而生。宁波会馆的存在,至少说明两个问题:其一,宁波籍在汉经商人数众多;其二,宁波籍人在汉口的经商活动颇有成绩。
在汉口的商帮中,宁波帮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商帮力量。在经商方面,宁波帮“其货无所不居”,在武汉百货、家俱、国药、服装、饮食、粮食、钟表、水产海味等传统贸易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领军地位。
在宁波帮经营的商号中,亨达利钟表、茂记皮鞋、达仁堂药店、宝华洗染店、祥康、怡和、首家服装店、五芳斋汤圆等,经过近百年的经营,成为武汉市至今仍有很高声誉的“老字号”和名牌产品。
宁波人在武汉经营钟表的很多,亨达利钟表行是其中的佼佼者。亨达利钟表行是宁波镇海人陈文生从德商礼和洋行手中买下的,几经搬迁,于1922年后迁至中山大道(现557号),更名“亨达利钟表店”。主要经欧美等国钟表,且以门市零售为主,同时为客户定制安装各种门楼大钟、维修钟表,以技术精细盛誉于市。Z让武汉人记忆深刻的是,江汉关上的大钟就是亨达利钟表行安装的,并且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由亨达利公司进行大钟的保养。
新式皮鞋在武汉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时,宁波人宋炜臣就开始在武汉生产经营军装和皮鞋。他从上海聘请的皮件师傅李厚谟在辛亥革命后自设了“茂记皮革制品商店”,成为了武汉皮鞋业的开创者。1921年始兼营皮鞋、皮靴,并以做工精细,选料考究,造型新颖博得人们的信赖,茂记名牌逐渐形成,成为了武汉地区Z知名的皮鞋店。原英国驻汉领事格林威,奉调印度加尔各答后,多次来信邮购茂记皮鞋;解放初期, 茂记皮鞋被指定为国际友人及驻汉外交使团的皮鞋供应专点。“茂记”皮鞋从此名扬中外。
今天的同仁堂中药店武汉分店是宁波帮国药业在武汉开办的名牌药铺,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该店由宁波慈溪人乐良才创办的“乐家老铺”发展而来,Z初落脚在北京,1669年由乐家老铺改称同仁堂药店,药店既坐诊行医,也制作丸散膏丹出售。由于工艺精湛,疗效好,很快便名震京华。1920年,同仁堂第十一代传人乐达仁在汉口黄陂街创办达仁堂分店,店内高悬“京都达仁堂乐家老铺”字样,销售牛黄清心丸、小儿回春丹、狗皮膏药、大活络丸、虎骨酒、参桂鹿茸丸等成药。每日营业额都相当可观。1934年,又在汉口开设分店。汉口达仁堂药店在经营管理上坚持 “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祖训,以“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自律。达仁堂凭这种“以诚取信、以质取胜”的信条,在武汉赢得了市民的信任。
明末清初,汉口的汉正街已经成为名闻全国的商业重镇。随着汉口商业的不断发展,外地商人纷纷来汉经商。随着外省旅汉商人人数不断增长,为了经营上的方便,也为了相互间的照应,各地商帮纷纷修建自己的会馆。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开始,直至光绪年间为止,沿长堤街、汉正街一带及大小夹街一带,会馆林立。诸如新安书院(微州会馆)、安徽会馆、山峡会馆、岭南会馆(广东)、覃怀会所、江西会所、金庭公所、宝庆会馆(湖南)等先后建立起来。
每一个会馆都是一个地域在汉口经商活动的记录,每一个会馆都是汉口从一个新兴小镇走向商业重镇的真实反映。
宁波商人是Z早在武汉建立会馆的外地商帮之一,也是全国第二个宁波人的会馆。作为中国近代的重要商帮,宁波人在汉口先后建的会馆与公所先后有江浙绸公所(清康熙六年建立)、浙宁公所(乾隆四十五年建)。公所以是同业商人旅居和议事的地方,其目的在于联络同乡、维持商业。宣统元年 (1909年)浙宁公所改名宁波会馆。宁波同乡会就是在宁波会馆内设立的一个社团组织。在各地的商帮文化中,同乡会组织与商帮是如影随形的;宁波商帮也不例外。宁波同乡会组织在"宁波商帮"的形成、发展历程中也有着特殊的作用。
第二个为汉口湘北帮,也叫湖南帮(实际上说的是汉口其实三镇都有提到)
“钻天洞庭遍地徽”,明清以来,在江南以商业资本之巨、活动范围之广、经营能力之强都堪称雄的商帮是徽商,然而,颇善“钻天”的洞庭商帮却能与之分庭而抗礼,平分江南秋色。
明代苏州的小说家冯梦龙把“洞庭商帮“写进了他的小说集《醒世恒言》里。小说中写道:两山之人,善于货殖,八方四路,去为商为贾,所以江湖上有个口号,叫做“钻天洞庭”。
细细品味,江湖上的“钻天洞庭”这个词儿,似是赞叹——精明能干,无物不营,无地不去。然而这赞叹中却也明显地带着一种嘲讽和挪揄——嘿嘿,可是惯于削尖脑袋地去钻营,连无路可上的天庭,他们都有办法去钻营呢!
“洞庭商帮”以东山和西山组成,东山人大多数都走进了运河沿线,而西山人却赶着他们的马车或驾着他们的商船,将他们的商业足迹踏进了荆楚之地和洞庭湖畔。审时度势,把握时机,这是聪明的商人的做法,而洞庭商人就是这样聪明的商帮。西山洞庭商人没有与徽商、晋商在盐业和典当经营上争夺市场,而是扬长避短,稳中求胜,利用洞庭湖得天独厚的经商条件贩运起木材、米粮和丝绸布匹。他们还不断更新观念,开拓经营新局面,向外部世界发展着。
湖南中外贸易的转口地转移到了上海和汉口,特别是紧邻湖南的汉口,因水路交通便捷,与湖南之间的转口贸易十分频繁,外国进口的棉纱、棉布等商品自汉口经民船运载至长沙,再销往湖南各地;湖南的大米、茶叶、鞭炮等农副土特产品和手工业品则从长沙源源不断运往汉口,转口出洋。
长沙在清初就成为全国著名的米市,也是湖南Z主要的茶叶转口城市,长沙湘茶转口的商路中Z为重要的一条便是从汉口转运,打开销往东南的通道,实行与浙盐互贸,并从苏浙沿海出口。
湖南的商人在汉口活动频繁,聚集于汉阳鹦鹉洲的湖南商人Z多时达数万人,占洲上居民的三分之二,主要来自长沙、常德、衡州(今衡阳)、宝庆和辰州(今怀化市沅陵县)等5个州府,又因其分处湘、资、沅、澧四水流域的18个不同的小帮,形成了被称为“五府十八帮”的庞大的商帮群落。
湖南各府各帮的商人,平时独立经营,也有各自的码头、行栈(仓库)和会馆,一旦遇到其他商帮竞争时,大多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口码头宝庆客,宝庆帮的形成,与资水一脉相承。
湖南人素是以“霸蛮”著称,即凡事不服输,不信邪,做事不屈不挠,在湘帮中宝庆商人尤是以“霸蛮”著称,很具代表性。
自古至今,邵阳人都有外出谋生的传统。宝庆府五县,物产丰富,又有资水通洞庭湖达长江,与汉口之间连成一条川流不息的航线。每年,有大批木材、纸张、煤、烟叶、茶叶、山货、锑锭、铸锅、石灰、石块,通过这条航线源源不断运往汉口。
清朝嘉庆初年,湖南中南部宝庆府所属的邵阳、武冈、新宁、新化等县船帮商人,就慕汉口九省通衢之地利,是个以货换钱、将本求利的好地方。于是,把当地所产的衫木、煤炭、桐油、土纸、笋子之类土特产,装船驾橹,通过省内的湘、资、沅、澧四水顺流而下入洞庭湖,再溯长江抵达汉口,在长江和汉水交汇处沿岸,龟山对面,汉阳鹦鹉洲,供各地商家选购,逐商业利润,拓生存空间。
天天这样有意思吗?
宁波人在武汉并不仅仅只是从商和参与政治活动,在丰富武汉的历史文化方面,宁波人也做了大量的贡献。其中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自问世后至今,在武汉文史研究方面的影响长盛不衰。
叶调元,又名苕园,字鼎三。在其少年和成年后,两次寓居汉皋,视汉口为第二故乡。他在“借文章之游戏,寓惩创于歌谣”之时,留下了大量的《汉口竹枝词》。这种雅俗共赏的诗歌,几乎对汉口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巨细不遗的刻意描绘,为汉口留下了一幅幅的民俗风情画;至今仍是文史界研究武汉地方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比如,黄孝花鼓戏进城的时间就是依据“土荡约看花鼓戏,开场总在两三更”的诗句向前推进了五六十年。而清代作为四大商业名镇的汉口,却不能自产蔬菜,蔬菜的来源只能依赖武昌。类似例子甚多,文中有详述。
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共分六卷。分别为《市廛》,《时令》,《后湖》,《闺》,《杂记》和《灾异》。其中有地理环境、地形地貌、码头分布、老字号;有习俗风情、四时节令、饮食、游戏;有大众休闲游乐之区等正史不屑于记录的;还有描述贫家卖女、楚人嫁女、老夫娶少妇、孝女、妓女及有产阶层妇女的装饰打扮,包括日常生活行为的“妇女百态图”;更有“浮云世态”的细腻描述,祈雨场面、盐商生活、“水猫子”、名伶演技和剧目,包括“僧尼道士”等的记述;Z后则对清季所见水火灾异进行了详细介绍。因作者客居汉口多年,竹枝词中掺入了大量的汉口方言俗语,至今依然可为汉口方言考据加光增彩。著名方言学家朱建颂在编撰《武汉方言词典》时,也从竹枝词中摘录了如出方、挖窖、小礼、麦啄、豆丝、地米菜等等方言,作为词典中相应词条的例句。一些外国学者在研究武汉时,也大量参考《汉口竹枝词》。
在教育方面,宁波人在办有宁波小学。当时的汉口,市立国民小学数量较少,各地在汉人士,为了后代的教育,便设立招收本籍旅汉子弟的学校。1912年,宁波同乡会旅汉公学在宪政五路135号成立,后改名为宁波旅汉小学。大革命时期,大批宁波籍党、团人士来汉避难,并在宁波小学任教,宁波小学一时成为汉口党团活动的一个中心。他们编行刊物,传播进步思想。1938年武汉沦陷前夕,学校停办。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复办,改名为宁波旅汉同乡会附设代用国民学校,1947年8月正式改名为私立汉口宁波小学。1950年4月又改名为私立宁波小学。1956年4月,武汉市教育局统一接管私立小学,宁波小学也被接管并改名江汉区前进五路小学。1978年8月,迁至天一后街,定名江汉区天一街小学。其校址上现为武汉市著名小学红领巾小学。
内容被自动屏蔽
黄陂盘龙城发表于 2016-1-2 20:48 回复 john068311 的帖子我没说老汉口人祖籍来源很多地方,但数黄孝人Z多
那你跟我观点没什么两样,我跟你一个意思,但是我只是跟你说,黄陂人在老汉口的数量不能说明蔡甸人在老汉阳的数量。
老汉阳黄陂籍贯的比蔡甸籍贯的多。。。。
住在武汉天地的笑了,这帖子冒得么意义
内容被自动屏蔽
内容被自动屏蔽
黄陂盘龙城发表于 2016-1-2 20:48 回复 john068311 的帖子我没说老汉口人祖籍来源很多地方,但数黄孝人Z多
还在胡吹。原来老汉口铁路内,汉正街是湖南人地盘,租界区大多是下江人。黄陂人大多是佃户在张公堤附近租田种。不清楚历史就在老汉口区去调查下,看哈子那里住的都是那里的人。别张口就在这里哈空气。
楼主不要把黄陂吹得太神,书上写的东西看看可以不要当真。许多传说都只是笑话,比如说花木兰是黄陂人。
内容被自动屏蔽
黄陂盘龙城发表于 2016-1-2 20:58 回复 john068311 的帖子是撒,就像上海人祖籍以江浙人居多,再才是别的地方,武汉人祖籍来自周边县的居多 ...
周边县就三个 黄陂 汉川 孝感,别的不多,我看过的。。。还有额,虽然黄陂孝感汉川的Z多,但是别的位子也不少,Z多的也就三分之一到35%之间。。。。汉口的更高,江岸区的达到70%,你也不能说别个25%左右的别的地方籍贯的不是武汉人撒?
而且老汉口里头黄陂的冇得宁波的多(宁波绍兴苏州无锡这几个位子的蛮多),老汉阳和老硚口周边的冇得湖南人多(湖南人中长沙宝庆常德这几个位子蛮多),我是调查过的
你说的现在大部分武汉人祖籍是周边的 那是这样,但是老城区不一定,老城区里头汉阳跟蔡甸基本上冇得关系
就像你说的上海,上海人祖籍多是苏南和浙北的 而不是上海本地周边郊县的,什么松江县啊 什么青浦县啊,你去问下 有几个上海人祖籍是这些郊区农民进城的???在上海 本地上海人指的是乡下人,是骂人的话,武汉的老武汉也是一样的
本帖Z后由 john068311 于 2016-1-2 21:21 编辑
内容被自动屏蔽
汉口火车站附近的也算乡里。好吧!那京汉火车站肯定不算了吧!这也比啊!还是要看个人整体生活吧?看得人笑尿了!
楼主以偏概全,你可能见到极个别现象才会一杆子打翻一船人,退一步说难道是武汉市人就高人一等了?象你这样说武汉市人就比北京人低人一等了?
©2008-2024 得意生活 版权所有 鄂B2-2008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