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发了篇帖子,秀了一下自己的这些调味料。虽然自己知道家里这些东西有很多,但发上来后还是把自己吓了一跳。原来有这么多。扳着指头算算还有好多一直想着就是没弄到的,例如白酱油、金兰油膏、壶底油和木鱼花等等。
先说说酱油类的。Z开始用李锦记精选系列的生抽和老抽,觉得很不错。现在看来这两款酱油只能算是中规中矩的。欣和的六月鲜在武汉一上市,我就买了一瓶回来。味道超乎自己的想象,鲜味十足,完全没有印象中酱油那种咸咸的味道。在做某些清淡的菜肴时,完全可以取代味精。李锦记的薄盐生抽是才出来的产品,相较于六月鲜的咸味要更淡一点,很适合做凉拌和蘸料。这两款生抽还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完全不会上色。做出来的菜,清清爽爽保持着原料的本色。双茶老抽比精选老抽的咸味要稍微厚重一点,上色效果没什么特别的。
还用过其他的几个牌子的酱油产品。海天的产品整体感觉比较李锦记的要淡上一些。淘大的用过一回,感觉有点涩口,没用完就扔了。
上海辣酱油买的这一小瓶,用得很少。很奇怪,既然是辣酱油,怎么会带着酸甜味,很奇怪的味道。
醋用的地方比酱油要多得多。
炒菜时我比较喜欢用镇江香醋,LP喜欢用陈醋。米醋有股酒味,我一般只用于腌制去腥,。白醋用来做凉拌菜式比较好,不会黑黑的影响色泽。烤鸡翅鸡腿时用的脆皮水,也用白醋来调的。大红浙醋用来蘸食,不仅蘸汁颜色漂亮,酸味也不会很冲。但是在市面上,我还没找到一种正宗的红醋,只能用图中这种便宜货。
酒类的作用就比较单一点,去腥和提香。
以前一直用绍兴花雕当料酒的,这一个料酒味道也不错。这瓶红星二锅头是56度的,因为白酒度数高挥发也越快,这样腌制腥味比较大的食物时,能更快的把腥味带走。
玫瑰露酒是个好东西,一次只用一小勺就能让食物的香味变得很香甜。一般超市里还没有这个东东卖,我是在调料市场里买的,5块钱,价廉物美。白朗姆酒也是有一股香甜味,但是没有玫瑰露那样浓郁。西式菜肴里用得多。
李锦记的蚝油很地道,以前用过锦珍系列的蚝油,偏甜,鲜味没有这种财神的足,一分价钱一分货呀!这用完了再去试试它的旧庄蚝油,那个据说是Z好的。
家乐的鲜露系列味道都很有特点,辣鲜露的辣味不浓,只辣在舌头上,一般不能吃辣的人尝了都应该能够接受。海之味鲜露的味道,就是外面凯威等自助火锅店里海鲜汁蘸料的味道。做菜和蘸料都是很不错的。
鱼露这东西,直接闻起来会很腥很咸。可是加一小勺在锅里面,特别是烧和炖这样的烹饪方式,整个菜肴的味道会变得醇厚起来。很奇妙的东东。
鲍鱼汁和鸡汁这两个东东用来勾浓芡时很有用,鲍鱼汁带点微甜主要针对海鲜和蔬菜类,鸡汁偏重于鲜味比较适合于肉类。
葱姜蒜汁适用于一些不适合使用这些实物的地方。例如三明治的面包片,就应该是涂抹了蒜汁的白土司用黄油煎过才行。一些烧烤的食物如果直接撒葱姜,葱姜很容易烤糊,影响口感和视觉。用葱姜蒜汁就能避免这类情况出现。
辣椒油和花椒油就不多说什么了。不过觉得这种花椒油的味道不是很正,以后换藤椒油试试。
玉米糖浆的味道很清甜,有点凉凉的。
味好美的黑白研磨胡椒粒,很方便。随用随磨,胡椒味道很足。和胡椒粉完全是两个概念。
柱侯酱是用来烧、炖肉类食物的。因为有点咸,用量只用个一勺就可以了。烧出来的食物有股特有的浓香,跟北方的黄豆酱、大酱都不一样。
沙茶是配海鲜类的好东西,蘸食和烹饪都不错,以咸味为主但是又有一种特有的鲜甜味。
海鲜酱不是做海鲜的,而是做其他菜式时让里面也能有种海鲜特有的那种咸甜回味。不过海天的这一款,我觉得不够好。下回换别的试试。
李锦记的蜜汁烧烤酱甜度不是很高,蒜味有点重。如果真要做蜜汁烤,还要配合麦芽糖和蜂蜜才行。李锦记的排骨酱里面番茄的酸味重了些,用的时候要好好和其他调料配合才行。
欣和的香菇炸酱味道很好,看得见里面的香菇粒。由来烧豆腐非常好。欣和的黄豆酱非常鲜,当时在超市里只尝了一点就买了。
咖喱类的我喜欢用这种酱类,油咖喱就是普通的黄咖喱,味道很浓但是有点酸酸的余味。泰式红咖喱里辣味要相对重一些。其他的咖喱粉也有,但是不如这两种味道正宗。至于块状咖喱,没用过,不予置评。
李锦记黑椒汁看介绍可以用来调制黑椒牛排汁,但是我觉得不行。胡椒味不是很浓,不如用现磨的黑胡椒碎来的纯正。
另外我一直都没有用味精和鸡精。用过味之素的魔厨高汤、干贝素,太太乐的蘑菇精、高汤精、蔬之鲜等等。魔厨高汤和干贝素都很不错,就是性价比不高,小小的一罐要17块多。抢钱呀!太太乐的蘑菇精和蔬之鲜用来做素菜类很好,不过蔬之鲜有点咸。高汤精则荤素不限,味道也好,我一直都用这个。
以上就是我对自己的这些瓶瓶罐罐的一些使用感想吧!
希望能给广大意粉一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