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想不到,沉寂多年的美猴王六小龄童,会以这种方式回归人们的视线——
2016年,一则外企广告在网上流传,引起了人们极大的争议,广告的主角正是六小龄童。他通过讲述全家四代演猴戏的经历,告诉大家,把欢乐带回家,就请喝某饮料吧。
有人感叹:猴王已经老了,六小龄童已经不红了,只能用这种方式赚点广告费了,也只有这家过气的老牌外企还能看上他。
有年轻人吐槽:六小龄童不是梅西,没几个人在乎他的故事,打温情牌再加上过年的老俗梗,只让人感到毫无创意,这年头有几个年轻人愿意听你一个老头叨叨半天呢?
这些年,也有不少人从崇拜六小龄童变为讨厌六小龄童,因为他象祥林嫂一样,总是唠唠叨叨地“警告”别人不要恶搞《西游记》,“训斥”有些人不要玷污“美猴王”。
有的人说,他不就演了个孙悟空嘛,怎么就把自己当成美猴王化身了?这《西游记》也不是他家的,他有什么资格指指点点?有的人说,他总批评别人不懂《西游记》,不懂传统文化,好像他懂很多一样,不就是个演戏的嘛!……
甚至有人拿出周星驰的《大话西游》《西游降魔篇》隔空喊话:您老好好看看,这才是年轻人喜欢的《西游记》!文化总需要创新嘛!
总之,在不少人心目中,六小龄童成了一个顽固的、过气的老猴王,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二
别人怎么批评六小龄童,我们不管,也管不着。今天,只想谈谈从小伴自己长大的《西游记》和美猴王。
86版电视剧《西游记》开播的时候,我正在上小学。每当熟悉的音乐响起,总会按捺不住,把牛往树上一拴,急忙往杨表叔家跑,因为生产队只有他家有台黑白电视。很长一段时间,我固执地认为唐僧师徒就该是这部电视剧里的那样,其它模样的,统统是山寨版、不正宗。
因此,当第一次看周星驰的《大话西游》时非常的反感(虽然我同样狂热地喜欢周星驰):罗家英那么丑,还能演唐僧?周星驰画个唇裂就是孙悟空了?神仙不像神仙,妖怪不像妖怪!
等慢慢有了人生阅历,心理过了审美关,《大话西游》才越看越有味。等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推出时,已经完全接受了周式风格的取经故事。
但即使如此,张纪中版的《西游记》、香港版的《西游记后传》始终还是不能接受。不是说他们的故事讲得不行,主要是形象接受不了。
由此可见,六小龄童等人演的《西游记》,在我们这代人心目中打下的铬印有多深!
虽然很讨厌广告,虽然也不喜欢六小龄童接这样的广告,但我看完这部广告片,却鼻子发酸,两眼潮湿。特别是当刚听到这位老人(视频中的六小龄童确实有些老了,耍棍都有些不灵活了)用有些苍老的声音讲第一句话,心弦便被狠狠地拔动了一下。
“我父亲曾说过,有的人一上台,就下不来了。”
不知有没有人从这句话中,听出一名老艺人的心酸和坚守?
三
“练就七十二变,才能笑对八十一难。”
六小龄童能演孙悟空,必须要感谢父亲章宗义。
1981年,中央电视台戏剧导演杨洁受命拍摄《西游记》,选谁演孙悟空,她颇费了一番心思。
她原本倾向于武术演员,但找来一看,猴拳虽然耍得好,但却不会表演。于是有人向她推荐了绍兴昆剧团“南派猴王”六龄童,请他帮助选角。电话联系后,她实地去考察。
下了火车,六龄童章宗义和六小龄童章金莱父子俩一人推一辆自行车来接她。她不会骑自行车,也不愿意坐后座,只得一起走着去他们家(据杨洁回忆,路还挺远的,父子俩走得飞快,她始终跟不上趟……)。
进了家门,杨洁一眼就看到墙上挂了一幅画,画上周总理抱着一只“小猴子”,这个“小猴子”,正是六小龄童二哥小六龄童,可惜17岁时患白血病去世了。
杨洁说明来意,章宗义便极力推荐小儿子章金莱。杨洁看了一眼六小龄童,他很腼腆地坐在那里——这显然不是她理想中的人选。
晚上回到招待所,她在一堆资料中看到一名优秀学生,评语甚至用了“拍案叫绝”四个字。第二天,她便要求章宗义带她去找这个学生。
章宗义说:不急,不急。我儿子会演。
杨洁说:你儿子不错,但我想对比一下。
章宗义说:不急,不急。他(指学生)会的,我都可以教他(指儿子)。
杨洁说:怎么不急呢,今天大年三十,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我必须回去啊!
章宗义说:不急,不急。
……
就这样,杨洁只好无选择地把六小龄童带回了剧组。
但是一上戏,杨洁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拍武打戏时,六小龄童老把别人脑袋打破,导致没人敢与他演对手戏。
杨洁急了,把他喊过来问怎么回事。他才期期艾艾地说他有近视。问多大,他说500度(实际不止)。杨洁吓了一跳,没办法,只好让他戴上隐形眼镜拍戏。
试拍了几段,六小龄童先打起了退堂鼓,他觉得演绍剧还可以,演电视剧怎么演怎么别扭。于是找到杨洁,沮丧地说:我可能演不好,要不您换人吧……
这时杨洁反倒看出了他的灵性。对他说:要演好猴子,必须先观察猴子的一举一动。明天剧组给你买一只猴子,你天天带着。这样,六小龄童演了六年孙悟空(第一阶段)就养了六年猴子。
杨洁启发他:电视不同于戏剧舞台,人们可以近距离地看面部表情,演的猴子灵不灵活,关键在眼神……
于是六小龄童便找来一只电灯炮,每天对着灯光练聚光。刚开始时,每练一次,眼泪都要流一脸。
六小龄童拍戏中的艰苦,包括几次与死神肩而过的事,在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网上一搜,出来几大页。反正不是大家想像的那么轻松。
这个戏一拍,就是10多年(从开机到续集拍完)。不仅孙悟空的形附在了六小龄童身上,孙悟空的魂也附在了他身上。
在六小龄童看来,孙悟空就是他,他就是孙悟空。他这辈子,就是为孙悟空而活着。
四
有的人一上台,这辈子就下不来了。
有的人演一个角色,一辈子就走不出来了。
六小龄童是,陈晓旭也是。
陈晓旭因为演了林黛玉,一辈子便活在了林黛玉的影子中,甚至她的人生与林黛玉也惊人的相似:看破红尘,英年早逝,飘向仙国……
别人是在用戏演人生,他们是用生命去演戏。因此别人的戏过目就忘,他们的戏成了经典!
前不久,与一位全国知名导演交流。他深恶痛绝地说,现在很多演员水平越来越差,人品越来越臭。稍有点名气,尾巴就翘上了天。有的演员演一天就要100万,还规定了天冷不演、路远不演、地点太荒凉不演……说好演几个小时就几个小时,时间一到,不管你戏拍没拍好,转身就走人。
这就是中国烂片越来越多的原因。
六小龄童说,孙悟空改变了他的一生:婚姻、性格、人生轨迹……《西游记》让他从人变成了猴,使他再也回不去了。他也不想回去了,他觉得上天就是让他来完成这个使命的。
不知听了这句话,那些演员脸红不?
不知听了这句话,那些批评六小龄童爱唠叨的人,能不能理解一名老艺人的固执?
想起了“有远见”的汪粤,他演了三集唐僧就逃脱了,因为有名老师提醒他:你拍了唐僧,可能一辈子就是唐僧,再也不能演其它戏了。
这名老师是聪明的,他很残酷地预言了《西游记》《红楼梦》大部分演员的宿命。但是,我想问的是,演的角色再多,一个也没让人记住,难道能称为成功吗?
五
有的人一上台,这辈子就下不来了。
有的人还没上台,就浑浑噩噩地过了一辈子!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柯察金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但是近年来,这句话却受到了很多人的嘲笑,他们认为,自己就是来享受人生的,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在电影《老炮儿》中,冯小刚问儿子:你倒快乐了,考虑过别人感受吗?儿子回答:只要我快乐了就行,管别人什么感受!
这也是当前为何恶搞盛行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在互联网统领我们生活,自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只要能吸引眼球,只要能带来点击量,只要能弄来金钱,管他什么内容,管他什么传统,管他什么权威……统统靠边!爷就是为钱而生存的!爷就是这个脾气!不服来咬我呀!!
所幸的是,还是有清醒的人们,坚定地支持着六小龄童,坚定地支持着陈晓旭。正因为有了他们当年的坚守,才创造了我们今天稀有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