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是的我30岁了,Z好的时候刚刚开始》
大学毕业后,“土矬圆”的焦虑不减,经济压力反增。在上海这个充满诱惑的城市生活,我常常觉得流行在赶着我走:身边和自己同龄的女生,一入职就坦然地挎上了两千多元的Coach(蔻驰),而我还穿着不同颜色的Converse(匡威)、背着帆布包进进出出过了很多年后,我还在被上海的朋友嘲笑,“乡下来的”四个字像一层阴影,一直笼罩在我的上空。
而更多的不安,却是接下来对每一年的年龄增加的恐惧,社会或家庭会为你安排一些任务,你必须在那时间段里完成。
比如,二十二岁你必须工作哪怕你根本没想好要做什么;二十五岁你必须结婚哪怕你还不知道那个人合不合适;二十七岁你必须要生孩子哪怕你根本不知道有了孩子意味着什么
三十岁就像一颗时时要爆炸的炸弹,如果你前面每一步都没踏着台阶走好,到了三十岁你就会被打上“失败的剩女”的标签,然后无可奈何地迎接衰老和嘲笑
于是在慌慌张张中,我毕业了、工作了、恋爱了、结婚了、生孩子了,焦虑却一刻都没有减少年龄给我安排好的阶段性任务,我乖乖地打钩完成,可是放眼看去,未来仍看不到一点希望。
二十八岁那一整年里,我想过无数问题。Z让我不解的是:为什么我按照社会给女人约定俗成的法则规划了人生,Z后却没有好的结果?
我以为一份安稳的工作、一个小康的家庭无论如何也不会不幸福,然而事实上,“幸福”和这些世俗定义的标签根本没有一点关系。
所有困惑的难题都指向了一个答案没有自我。
没有自我的人生,就好像浮萍一样一直随波逐流,水漂到哪里,我就去向哪里:什么样的衣服流行了,我就去买;什么样的电影热门了,我就去看。我不知道自己该选择怎样的伴侣,至于工作呢?无所谓啦,反正它没那么重要。
当你发现无原则的自己收揽了一堆自己并不想要的东西或经历时,这种感觉并不美好,甚至糟糕透了就好像家里的化妆间堆满了瓶瓶罐罐,衣柜里塞满了过季的衣服,你一样都用不着,还要去追逐新的东西,可你并没有因为追上了世俗的标准而变得更好。
问题在哪里呢?不是你不年轻,不是你没有钱,而是你没有了自己,没有自己建立的那套价值体系。
对人、对事,不以自己热爱的准则去面对,就永远只是随遇而安地将就:十七岁时你将就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到二十七岁时将就的可能就是一段不理想的婚姻。它们并不会因为你在合适的年龄做了合适的事而为你成就幸福事实上,无论在哪个年龄,你应该考虑的不是做什么,而是应该坚持做自己。
二十九岁时,我一件一件地清除了我不需要的东西:衣柜变得简单明了,选择经典、适合自己的颜色,不为搭配过多焦虑;化妆柜永远只有两三件单品,好用的护肤品就一直用下去,它们会帮你节省大量的时间。
我辞去了工作,离开了传统家庭。按照世俗定义的标准,我应该是个失败的单亲妈妈,然而我却放下了那些年所有的不安与焦虑。我忽然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想从事什么样的事业,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时不我待,我应该大步流星地去追寻内心真正的渴望。
当那一点星光忽然亮起时,我不再惶恐,年龄、身份、经济一切都不是问题。我有自己的准则,我走在自己喜欢的路上,不管它在别人的眼里是宽阔还是泥泞,对我来说,指向未来的渴望才是唯一。
当带着整套你认为恒定不变的东西步入三十岁时,你会感到真正的从容。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晚。闲庭信步,宠辱不惊。
我不再焦虑自己是十七岁还是二十九岁,我也不再害怕衰老和无聊。
是啊,我三十岁了,可那又怎样呢?Z美的时候,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