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到有些人发帖说房价泡沫太多,会崩,会腰斩。的确这两年房价涨势太猛,很多地区房价不知道翻多少倍。
但是我始终认为,房价的涨幅是与工资成正比的,自从商品房出来后,不论什么年代,买房始终是人们的头号大事,国家永远不会让你能便宜的买到好房子,总是会让你耗费心力和金钱。
既然工资收入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物之一,那我们可以对比下房价与工资的数据变化。
至于这样分析有没有道理,也请大家批评指教。
我选择的是2013年武汉市后湖某小区房价数据和2017年武汉市后湖某小区房价数据。
1、首先为什么对比2013和2017这两个特殊年份?
2013年之前,武汉市房价刚刚经历一轮大涨,与2017年十分类似。2013年前后,武汉市发布了有名的汉七条,限购限贷来限制房价,2017年前后,武汉市也同样采取相关措施。此后房价趋于稳定期,不是暴涨的窗口期,时期类似。
首先,本人居住在后湖区域,对其房价走势较为了解。其次,后湖属于城市周边集中居住区,房子体量巨大,房源众多,房价基本走势是随武汉市平均房价波动。它不像某些高新区个例或中心城区豪宅或学区个例,因为重大开发和某些利好,价格在此期间经历暴涨。
OK 现在进行对比,
武汉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3年武汉市
在岗职工
平均工资
为
3860.9
元/每月。
2017年武汉市
在岗职工
平均工资
为79684
元/每年。经计算为6640.3元/每月。
(这个数据大家都可以上网查)
也就是说,从2013至2017年,武汉市人均月平均工资的涨幅为,6640.3/3860.9=1.72倍。
2017年房价为18000元/每平(二手房)
涨幅为
18000/9000=2.0倍
分析:
如果纯粹按照工资收入来看,的确,后湖该小区涨幅过大,2017年房价等于9000*1.72=1.55W/平方,才是符合工资涨幅和走势的。高出的18000-15500=2500元/平,就属于泡沫了。如果单纯这样分析也的确是有道理的。
但是也有问题所在:
1、二手房出现倒挂。
参加对比的样本,属于靠近百步亭的东后湖区域,该区域已无新房推出。目前而西后湖-塔子湖的新房房价经政府限价后,价格与1.5W相当(如首地云梦台,汇悦天地)。由此看来,房价增幅与工资增长幅度基本一致。
2、单纯比较工资收入,而不比较整体收入,以及年度支出和存款也是有问题的。
一般而言,刚需买房者大多属于小夫妻,工资收入属于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假设夫妻收入相等(当然属于理想情况)。
一对小夫妻从2013年观望至今,未买房。初始两人买房成本为80平后湖某小区住房,72万元整。其存款为10万元,购房需贷款62万元。
2013年至2017年,不考虑支出,5年总收入(按照2013到2017的线性变化,推算2014~2016年收入)为,61.9W。
假如家庭支出恒为总收入的30%,5年增加存款为43.3W。
这样一来,到2017年总存款为10+43.3=53.3W。
此时,如果夫妻考虑购置后湖该小区住房,80平为144万元,购房需贷款90.7万元。
而对应的还款压力呢,假如都贷款30年,均为商业贷款,由于银行贷款利率出现波动,假设按照均值5%计算。
2013年,夫妻俩还款总额为62万,月均还款为3328元。此时夫妻俩月收入总和为7722元。 房贷支出与收入占比为3328/7722=0.43
2017年,夫妻俩还款总额为91万,月均还款为4885元。
房贷支出与收入占比为4885/13280=0.37
这样一来。到2017年买房时,夫妻俩的还款压力其实还降低了不少。
综上:
两个结论
1、房价泡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任何时期房价都会随工资上涨而波动,如果经济下行,工资下跌,自然房价下跌。但是目前国家经济形势平稳增长,人均工资收入也在平稳提升,房价会可能下跌么?而泡沫如果存在,那房价Z多停滞一段时间,等待工资上涨消灭这一部分泡沫而已。
2、刚需什么时候买房都没有错,就根据上面那对小夫妻的例子,看起来,这对小夫妻还款压力的确小了不少,但是其实如果早买房,把辛苦放在前头,后面生活压力会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