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育儿

干货: 3分钟,医生教你看懂血常规报告(建议收藏)

4回复 阅读 860

很多带娃看病的家长都有个共同的疑问:

“认识血常规报告单上的每一个字,但就是读不懂它的意思”

血常规,俗称“血象”,是临床上Z常见的一项血液检查。今天北斗君就给大家科普下如何看懂孩子血常规报告!

面对血常规密密麻麻的指标参数,家长只需重点记住4项即可:即细胞细胞血小板和C反应蛋白

细胞:人体防御的卫士

细胞是人体重要的防御细胞,对人体具有保护和防御功能。细胞的正常参考值(4.0-10.0)×10^9个/L。细胞是 5 种细胞的总称,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和嗜碱细胞

细菌战士——中性粒细胞

细胞中所占百分率Z高,达到(50%—70%),它能够吞噬和杀死细菌,防止细菌和有害物质侵入机体,是影响细胞总数的关键。

侦察特种兵——淋巴细胞

能识别出哪些是病毒,可以把它们包裹起来消灭掉,并且产生相应的抗体,是机体保护自己不受病原体侵袭的主要细胞

血液清道夫——单核细胞

具有很强的吞噬功能,能够从血液中清除死亡和不健康的细胞、废物和碎片以及杀死入侵的细菌

孩子一旦生病了,往往是因为感染,可能是细菌感染,也可能是病毒感染。血常规Z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医生判断患儿的感染类别,从而给出正确的诊断方案。

细胞:输送氧气的司机

血红蛋白细胞的主要成分,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组织,再将组织中的二氧化碳输送到肺脏后呼出体外。

细胞相关项很多,家长只需关注血红蛋白(HGB)和细胞(RBC)这两项:

血小板:伤口止血的修补工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凝血、修补破损血管。血小板计数(PLT)的正常参考值(100-300)*10^9/L。

血小板增多:宝宝在感冒或生病时都可能引起血小板高于血常规单中正常范围,对于轻度的血小板增多,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因为待疾病好转后血小板会自行降至正常。

但如果血小板>600*10^9/L,异常增多,提示血液容易凝固,有形成血栓风险,此时需及时就医。

血小板减少:如果血小板明显减少,宝宝可能存在凝血方面的问题,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

C反应蛋白:急性反应风向标

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反应物。一般在手术或者受到创伤后,人体感染了细菌或病毒,血液中 CRP 的浓度就会升高,是判断严重感染的常用指标。发烧到医院,医生常常建议检测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CRP)正常参考范围是≤10mg/L

由于 CRP 在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时都会升高,它的数值并不能作为判断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的准确依据。

通常当 CRP 高于 20mg/L 以上时,儿科医生会认为孩子受到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但还是要结合细胞的变化来综合判断。

如果中性粒细胞增多,或者C 反应蛋白高于 20mg/L 以上,那么一般情况下,孩子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只是淋巴细胞增多,孩子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读懂血常规报告,能让家长对孩子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更好的和医生沟通。不过血常规指数常随着患儿病情的变化而变化,在必要情况下,医生反复要求检查血常规,是为了更好的监控病情的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精准用药。

在此还要特别提醒,家长切勿将血常规指数作为判断病情的唯一标准。诊断孩子的病情可不是只是看血常规报告那么简单,还需要医生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临床的症状以及体征等因素,结合其他指标进行分析和诊断,做出准确诊断和对症治疗。

标签

儿科 儿童医院 健康 医疗 北斗星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2人点赞

查看更多

值得推荐

武汉北斗星儿童医院 妈宝认证商家
玉米变豆豆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