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0出头的时候,一个人报团去越南,和一位40多岁的姐姐同住,她是一家国企的中层管理者,说话很知性,我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心思不断汩汩冒泡,跟她大谈特谈关于婚姻的态度和见解。。。
她诧异的说:“你比我女儿成熟多了”,然后也许是越南的咖啡实在太好喝,家家都有鲜花的小院子让人美好沉沦,她将她婚姻生活告诉了我,我努力压抑内心的波澜忽然平静问她:“那你有喜欢的人吗”,她一改刚才的低沉急忙说到:“当然有”,于是我听到了另外一个故事。
当时的我,其实不具备同理心,也不了解60年代整体的个人与婚恋背景,更不可能处在旁观者角度给出好的建议。
现在十年过去了,作为一名已婚有子的普通人,我想我可以有一点理解:为什么无论是什么年纪的女性,都会有这些类似的困惑。
婚姻是什么?婚姻是一种带着感情,或者不带着感情的经济(综合)联盟。你有想过婚姻中Z重要的是那一张纸(法律关系)还是感情关系吗?在一夫一妻制下婚姻中Z重要的是法律关系,这也是婚外感情脆弱无法被认可的原因。
我们的婚姻也许有感情,也许曾经有感情,也许从来没有感情,但只要一日不去民政局换证,它就有法律效力。想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是不是可以稍微理性一点呢?可能有人就会问:“我都年过不惑了,却没有人爱,是不是一种悲哀”。
消费主义横行的和平时代,无论是哪行哪业,都想分一杯“焦虑者”情怀羹,就像你厨艺很好,你不去精进自己的厨艺,非说自己没有读书是Z深的痛,硬要花钱去买学历;也像明明生活平顺刚刚好,你每天看多了蒙咪文开始忿忿不平:“老娘也配的上爱马仕,是身边的男人配不上老娘”。
当然这些比喻啊,跟爱不爱还是有那么一丢丢差别,你我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这世上另一端,还有更多芸芸众生连生死温饱都无法保证,我们还有能力去伤感,去感受还能感受的温暖,去了解自己的心。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女性Z宝贵的东西不是有人爱,是自身的情绪稳定,是照耀在我们内心的那束光,内心的那束光,跟心灵成长精进有关。
情绪稳定的思考,去成长,那束光,一直在,抵御一切我们无法把控的事。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