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之后讨论太大,现在变成私密组已经搜不到了
这个组名其实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杀俱乐部》的英国小说。
在这部小说中,女主Jess在姐姐出走后,与陷入神经质的母亲及任教育部长的父亲关系愈发紧张,在小结自己失败的青春期时,她说了句:
听上去颇为尖锐,有些“大逆不道”。
“父母皆祸害”小组中都是因为父母关系、家庭关系而经历大相类似的人,他们烦恼甚至绝望,负面情绪需要这么一个地方来宣泄。
父母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
如果是小错还好,大错呢?
如果是会给儿女产生影响一生的大错呢?
原生家庭塑造人,爸爸妈妈对你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塑造了你的性格。学校、社会、时代、自我都在塑造人,但这一切的塑造,的确不及爸爸妈妈的影响深远。
先来听几个故事
小时候有一只考拉玩偶,据说是我表哥玩腻了以后给我的,但我非常喜欢它。大概6,7岁的时候,我妈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把它给了我表妹,原因是我长大了不需要玩偶了。
我怎么哭也不行,我妈说给妹妹了就给了,不能要回来了,而当时我表妹(3,4岁吧)看到我这么宝贝它更是一副我就要定它了的样子。没几天表妹就玩腻了,到处扔,我很心疼,但她一直也不肯还给我。
直到去年(我27岁),我让我妈去姥姥的老房子里找这个玩具,但是再也找不到了。我妈说我是魔怔了,这么多年还非得惦记着一个破娃娃。而我觉得那是我童年时被迫失去的Z心爱的一件东西。
上学前班的时候,父母带我去县城看一个生病的姑婆。从人民医院出来后我走丢了。当时快过年了,街上的人特别多,摩肩接踵的,我又矮,混在大人们中间根本看不到我爸妈。连哭都不敢哭,昏头昏脑地在街上来回跑。
终于我凭着记忆跑回人民医院,一间一间的,居然找到了那个姑婆的病房!我妈对我狂吼了一通。大概是骂我怎么那么笨就跑不见了,让他们担心死了,以后再也不要带我出来了,太麻烦了,再跑丢了就算了,不到处找我了。
现在记不太清当时怎么回家的了。但长大之后总是想起小时候那种在林立的大人中找不到方向的令人窒息的无助感。有时候甚至会做噩梦惊醒。
比起直接的暴力殴打,我更忍受不了父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恶语相向,嘲笑讥讽。
孩子的世界是很小的,一个玩具找不到了都如五雷轰顶,更别说对于他们如同天一样的父母了。如果说他们日复一日的暴力行为(扇耳光,揪头发,踢肚子)是我童年的灾难时刻,那么他们的语言暴力让我的整个童年都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记事以来,我的童年没有一天不是在眼泪里度过的。长大以后,每次想起来还是会身临其境地难受,我好想回到童年,抱住那个哭到满脸泪水,用衣服擤鼻涕,瑟瑟发抖的小女孩,跟她说:不是你的错,没关系的。
小时候爱捉鱼,门口有很多水田和小水沟,里面总是有很多的鲫鱼,田螺,还有虾米和青蛙。我经常带着撮箕到小沟里去撮鱼,我能理解大人们不让小朋友们去水边玩耍,因为害怕会溺水,但是我撮鱼的小水沟,里面的水还只能没到脚踝上面一点点。
大概是七八岁的时候吧,一次在新翻过的水田里抓到了两条小鲫鱼,他站在田边喊我赶快滚回家,我回答:“马上马上,等我抓到这条。”于是他像疯了一样,跑过来把我往水田里按,大吼着:“玩啊,玩啊,继续玩啊,不要回家了。”
被他拎回家之后又是罚跪,跪在空心砖上大声咒骂我,他说:“你不是爱抓鱼吗?那就吃掉啊!”然后把生的鱼往我嘴巴里塞,让我咬,不咬就打脸,我哭着咬死了那条鲫鱼。今年我二十三岁了,到现在我也不爱吃鱼,那种味道太可怕。
印象中我的父亲站在我的侧面,居高临下,既愠怒又悲伤地看着我:“爸爸一天这么累,中午吃饭连肉都舍不得吃,你不好好学习..”“我们是穷人....”
26岁的我依然很轻易地想起这个画面,并且确认在我过去的生活里,这种场景发生过不止一次。它给我留下了很深很深的记忆,并且它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着。
于是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在我过去的少年时代,从来不提出任何物质要求,可以吃Z简单的饭食,买Z便宜的用品,当快乐需要一点点物质成本时,我就劝说自己舍弃快乐。
穷人家的孩子不配玩乐,穷人家的孩子没有生活。昨天下班路上,我开着车问父亲:“你当时为什么要这么说?”父亲说我是为了教育你。我说你真的很成功了。我变成一个对自己十分吝啬的葛朗台,我永远过度地克制自己,永远压制快乐,永远心怀罪恶感。
这些父母我相信并不是个例,是都真实的、大量的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父母原本不经意间的话语、行为,给太多稚嫩的心灵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有些经过长大后碰到好的老师、朋友慢慢调节回来,有些就真的毁了他们的一生吧。
但原生家庭的伤害不应该被回避,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怎么去看待和应对这些伤害,而不是采用原谅、怨恨等方式继续应对。
这让我想起了《请回答1988》里面的一个场景。
里面女主角德善在家排行第二,有个考上首尔大学备受父母喜爱的姐姐,还有一个爸爸下班后会偷偷在便利店买雪糕的弟弟,她就只是一个平凡的老二。
她跟姐姐生日差几天,每年她的生日就在姐姐生日这天一起过,两个人一起吃一个蛋糕,姐姐对着蛋糕许完愿,蜡烛重新点一次德善再接着许。
父母确实这样应付了她的生日。每年生日原本应该是Z开心的日子,却变成Z郁闷的日子。
还是生日那天,德善因为各种事终于爆发了,委屈的大吼说自己也喜欢吃鸡腿不喜欢鸡翅,也喜欢吃煎荷包蛋不喜欢吃豆子...她一个人空荡荡的街道上边走边抹眼泪,又委屈又生气。
后来德善爸爸他说:“爸爸我,也不是生下来就当父亲, 女儿你,就体谅一下父亲。”
父母子女之间感情,都该是以“爱”为出发点的。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
也请原谅他们的不完美
你第一次当父母,我也是第一次做孩子
一起学习,请多指教。
本帖Z后由 得意大饼干 于 2018-09-13 11:39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