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粉咵房
小鲫鱼吐泡泡 高中一年级
lindon2046发表于 2018-05-22 22:56 我只知道,现在武钢倒了,东风不行了,武汉发展反而越来越好!

武钢被你整到了,东风被你吹没了

Huracan 大学二年级
digipig

中芯的是更高级,但是武汉这边做的是闪存芯片,现在的光刻机已经绰绰有余。上海那边做的是处理器芯片,需要的精度越高越好。

Huracan 大学二年级
hehe840853

你这话吓得顺丰赶紧把机场挪走咯。你还以为现在还是在拼出口皮鞋玩具义乌小商品哦?现在苹果手机都是空运了。更别说现在的芯片这些精密产品。海运优势只在于那些又大又不怎么值钱的东西上。

digipig 初中二年级
黑名单上的人

辛苦了,谢谢普及,长了很好的知识

month 禁止发言

内容被自动屏蔽

yummy1119 初中二年级

难道不是因为武汉新芯吗?好多原班人马直接过去存储那边的,再说光谷靠近左岭那个龟位置一天到晚这修那挖的,新芯都一搞因为电缆被挖断了停电,叫一帮子人回去抢救,所以长江存储Z好是有米备好ups才对

alexandersss 禁止发言

内容被自动屏蔽

非典型天秤 初中三年级

更多的是看到了国家对光谷光电子产业的扶持和投入吧~

thanatos82 硕士一年级
lindon2046发表于 2018-5-22 22:56 我只知道,现在武钢倒了,东风不行了,武汉发展反而越来越好!

这个就叫做:不破不立

bbbbb 初中一年级

储存器位置也好 光谷东都是高新产业园 旁边还有地质大学 武汉鄂州交界处 红莲湖新区大把便宜的地

thanatos82 硕士一年级
yummy1119发表于 2018-5-23 09:45 难道不是因为武汉新芯吗?好多原班人马直接过去存储那边的,再说光谷靠近左岭那个龟位置一天到晚这修那挖的 ...

额,人家不仅有UPS还有自建的发电站。

黑名单上的人 大学三年级
thanatos82

正式生产的时候,应该是要拉了三条线,华中,自供和军线。

黑名单上的人 大学三年级
Huracan

您说的很对,目前而言,武汉确实说的是只做闪存,但是这个193的机子足以做出不差于英特尔的处理器,国家重点支持项目,您懂的!!!

本帖Z后由 黑名单上的人 于 2018-5-23 12:04 编辑

thanatos82 硕士一年级
黑名单上的人发表于 2018-5-23 11:15 回复 thanatos82 的帖子正式生产的时候,应该是要拉了三条线,华中,自供和军线。

是的,必须的

luoshujing 大学四年级
憤怒的小馬发表于 2018-05-22 13:49 三峡发出来的电不是供武汉使用的,是外发供华东/华南区域使用的。武汉的用电主要来源还是火电。

山峡的电虽然便宜,但是我们自己的电力部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推拖不要或少要的!他们不是私营,不是靠卖电价-买电价挣钱,员工待遇也与这无关!相反,他们买入贵的电越多,待遇越好!(电力卖价都是在成本基础上考虑,成本基数越大,他们的管理成本才相应越多)还有好多民营发电厂为了能尽量满负荷工作,都会想办法求电力单位相关人员!而用山峡的电,电力单位和单位实权人员都没什么好处!

刘家的果果 高中三年级
黑名单上的人发表于 2018-5-22 21:46 补充一句,武汉应该是想制作闪存,目前世界上Z先进的闪存芯片是用的25纳米技术的,我倒是觉得武汉前 ...

终于看到务实的文章了。点一个赞。

oliver1019 初中三年级

改革开放之后,打开国门的中国人猛然发现,美日的半导体产业也已经将中国远抛身后,差距在10年以上,韩台也在迅速超过中国。但除了少数专家外,上至庙堂高管,下至平民百姓,国人对这种差距和追赶的难度普遍认识不足,比如在1977年,总设计师问王守武:“你们一定要把大规模集成电路搞上去,一年行吗?”

领导的殷切关怀,催生了中国独特的产学研模式:通过运动式的集中攻关,来突破某一项技术。这种方式在不考虑成本和良率的军工领域内是有效的,如两弹一星,但在产业化和民用化方面,基本上是死路一条。时至今日,中国集成电路学界领很多“达到国际水平”的成果,只具备“展示和验收”功能:一经专家评审会通过,就束之高阁生锈落灰,极少走向市场。

改革开放之后,包括半导体在内的中国电子产业开始受到猛烈的外部冲击。由于大量国营电子企业经营困难,无法产生足够的利润来支撑研发,从国外引进的生产线又大多是落后淘汰的二手货。所以在80年代,中国半导体行业不仅大幅落后于美日,也逐渐被韩国和台湾地区超过。为解决这种情况,国家部委先后组织了三大“战役”,分别是:

1986年的“531战略”

1990年的“908工程”

1995年的“909工程”

531战略是在1986年针对“七五”提出的,即“普及5微米技术、研发3微米技术,攻关1微米技术”,并在全国多点开花建设集成电路制造基地。从1986年到1995年,陆续诞生了无锡华晶、绍兴华越、上海贝岭、上海飞利浦、和首钢NEC等五家公司。这里面Z具代表性的,当属首钢NEC的诞生和失败。

首钢涉足芯片制造是在1991年,那会儿的首钢是北京的牛逼单位,财大气粗不差钱,掌门人周冠五更是连中央领导都不放眼里。1991年12月,首钢喊出了“首钢未来不姓钢”的口号,跨界芯片,与NEC成立合资公司,技术全部来自于NEC,工厂“对着日本图纸生产”。尽管NEC提供的技术不算先进,但恰逢行业景气,1995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9个多亿。

受此激励,首钢准备再接再厉。2000年12月,首钢找了一家美国公司AOS,合资成立“华夏半导体",投资13亿美金做8英寸芯片,技术来源于AOS。但很快,2001年IT泡沫导致全球芯片行业低迷,AOS跑得比兔子还快,华夏半导体没了技术来源,很快夭折,而与NEC的合资公司也陷入亏损。2004年,首钢基本退出芯片行业。

这是大型企业受地方政府“鼓励”跨界做芯片的第一个案例,未来还会不断重演。据说首钢当年规划的转型方向只有地产做的还不错,这种强烈对比蕴含的道理,足够很长时间来玩味和琢磨。

面对越拉越大的差距,1990年9月电子工业部又决定启动“908工程”,想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方面有所突破,目标是建成一条6英寸0.8~1.2微米的芯片生产线。项目由无锡华晶承担,芯片技术则向美国朗讯购买,但Z终结果是:行政审批花了2年,技术引进花了3年,建厂施工花了2年,总共7年时间,投产即落后,月产量也仅有800片。

严重亏损的华晶只能寻求外部帮助。曾经创办茂矽电子的台湾人陈正宇当时正在寻找机进度大陆,便与华晶谈判,拿下了委托管理的合同。为了改造华晶,陈正宇求助于老朋友张汝京。张汝京当时刚从德州仪器退休,他来到无锡后,仅用了半年时间(1998年2月-8月)就完成任务,改造后的华晶于1999年5月达到盈亏平衡,项目才得以验收。

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908工程”,使中国半导体又浪费了5年的宝贵时间。在无锡华晶还卡在0.8微米无法量产时,海外主流制程已经达到了0.18微米,差距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1995年,电子工业部又提出实施“909工程”,投资100亿人民币,由上海华虹承担,与NEC合作,电子工业部部长胡启立亲自挂帅。在万众瞩目下,建国以来Z大的电子工业项目于1996年启动了。

近些年习惯了强国语境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上世纪90年代中国人面对与发达国家的恐怖差距时的那种绝望。909工程在国家领导人“砸锅卖铁”的批复下启动,顶着巨大压力背水一战,克服了华晶七年建厂的悲剧,于1997年7月开工,1999年2月完工,用了不到两年即建成试产,在2000年就取得了30亿销售,5.16亿的利润。

到了2001年,华虹NEC也遭遇了芯片行业的寒冬,全年亏损13.84亿,这时批评又纷至沓来,无数媒体指责“光靠砸钱做不起芯片”。这时候的中国,几乎没有人知道三星越亏越投的“反周期大法”,更没有人了解张汝京的“盖厂一定要在行业低潮期”的理论,因此尽管华虹在2004年之后便恢复业绩稳定,但在之后的十多年,再也未能获得国家资金支持扩建升级。

总结从1978年到2000年的历史:早期缺乏统一规划,蜂拥引进国外淘汰的生产线,但这些设备在摩尔定律的驱动下,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变成废铁;后期国家出面组织三大战役,屡败屡战,Z终通过“909工程”为大陆留下了一座勉强算合格的上海华虹。平心而论,这个阶段中国与海外水平的差距,并没有显著缩小。

这些项目未能取得预想中的成功,深层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芯片行业更新速度太快,制程升级一日千里,国内八九十年代这种没有连贯性的“挤牙膏”式投入,必然会陷入“引进-建厂-投产-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效果很差;二是半导体相关人才实在是太弱,根本无法吃透引进来的技术,遑论自主研发。

另外,西方国家先后用“巴统”和“瓦森纳协议”来限制向中国出口Z先进的高科技设备,同意批准出口的技术通常比Z先进的晚两代,加上中间拖延和落地消化,基本上中国拿到手的技术就差不多落后三代左右。这种限制在上述重大工程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人才问题,率先在2000年左右迎来了转机,大批有海外留学经验、在顶级芯片公司工作多年的半导体人才,在这一时期回到中国。

在西雁东飞的回归潮中,中星微的邓中翰于1999年回国,中芯的张汝京于2000年回国,展讯的武平和陈大同于2001年回国,芯原的戴伟民于2002年回国,兆易的朱一明于2004年回国,他们带着丰富的经验和珍贵的火种,跳进了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历史进程之中。

2000年之后,中国芯片行业进入了海归创业和民企崛起的时代。

gggbbb 高中三年级
坨一坨的爸发表于 2018-05-22 15:19 回复 gggbbb 的帖子还集全省之力,全省除了武汉都是交80,拿100,武汉是交100,拿80 ,不但不吸血,还是免费献血,这也是为什么一直要闹直辖的主要原因。建国武汉GDP和财税占比比现在 ...

买武汉房子的外地人砸了6个钱包,除了省内的外省人又有几个?

憤怒的小馬 高中二年级
luoshujing

你理解錯了,三峽的電給誰是國家宏觀調控來分配的,不是湖北省或武漢市說了算的。這與電廠待遇無關!

坨一坨的爸 博士一年级
gggbbb

。。。。。。东北人怎么去海南了?武汉没有赚钱潜力你会来?腿长在你身上,而且要落户!因为武汉有潜力就是吸了你的血?那我宁愿吸天下人的血。

上一页
3/4
下一页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