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听说过油条的无数害处:重复使用的高温油(还不知是什么油),过多使用的发泡剂(正常用明矾和纯碱已有非议,何况更有商贩为图卖相竟使用据说洗衣粉之类),过多摄入的不健康油脂,经高温损失的淀粉类营养成份,等等。
但是,作为一种传统的大众食品,油条却一直强势地占据着国人早餐桌的一角。新出锅的油条,配上热气腾腾的豆浆,想一下都会从心底生出纯朴的幸福感。很多人怀着复杂的心情吃油条,在享受着感官愉悦的同时又对自己的健康怀着深深的负疚感。
的确,人生中有很多人们明知有害却没办法也不可能完全戒除的“坏事”。比如吸烟,比如熬夜,比如……吃油条。
其实我家很少吃油条。对厨艺有了充分兴趣之后,我兴致勃勃地尝试着各种从网上淘到的、貌似复杂其实未必的技艺并乐此不疲。自制油条便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初试即获成功的经历之一。
“自制油条”的益处:
二、当然还是要用油炸的,但是,炸油只用一次,然后留做炒菜用;用之炒菜时不需再经高温加热,入锅稍停即放菜,避免“高温反复用油”的害处。
三、油条不使用人工发泡剂,也就是说,不用矾和碱,避免“化学品”带来的害处。
四、与油条同时上桌的一定会有类似蔬菜色拉的冷盘(中餐称呼是“凉拌时蔬”)和杂粮粥,避免“过多摄入油脂”和“淀粉类营养损失”的害处。
言归正传,上油条。
材料:
1、面粉,牛奶或水, 鸡蛋,酵母粉,盐或糖,各适量。(不喜欢西餐精确到克的配制方法,本来各种因素都需相互配合,不能拘泥于数量。)
做法:
1、取牛奶或水半碗,加至温和,调入一小勺酵母粉,搅匀,静置15分钟。
要点A:液体的用量决定了Z终成品的数量,一般一家三口半碗(150毫升左右)即可,第一次可以少做些找找感觉。
要点B:酵母粉的用量对发酵时间有很大影响,用得少则发的时间长一些,用得多则发的时间短一些。
要点C:气温对发酵时间也有决定性影响,温暖处发酵快些,寒冷处发酵慢些。
2、在液体内放入面粉、鸡蛋和盐或糖,和匀。
要点A:放盐或糖取决于家人的口味,放盐一定要少(1/3盐勺或更少,1克左右),放糖可以适当多些(10克或20克),以适口为标准。
要点B:面粉要边搅边放,直到稍稍能抱成团即可,基本状态是比厚糊还厚的、几乎不能流动的、糊。
3、把和好的面团发酵至三倍大,出现丰富的窟窿(见附图)。
要点A:如果时间充足可以放在室温下,如果时间紧迫可以放在温暖处,所需时间不一定,关键看效果。
4、菜板抹一层油,把发好的面团倒在上面,不要多揉,直接抹成长条状,大约四五厘米宽;学街上油条摊的样子纵切成一两厘米宽的小条,一条一条摆开。
5、取平底炒锅,倒入1/3-1/2锅的食用油,烧热;取切好的小条两根重叠或单根亦可,两手捏着两端抻开(手指涂些食用油),迅速放入锅内,直到布满锅面(我家的锅大概每锅6-8根)。
要点:油要烧热。
1.面糊发成这个样子就OK
2.外形
3.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