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妈学童

藏龙岛与小东门有小孔子书苑了,开心,特分享

29回复 阅读 2644

标签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值得推荐

全部回复

bluebutterfly 超级意粉

很有意思……

suise 初中一年级

内容被自动屏蔽

古德白 超级意粉

本帖Z后由 古德白 于 2012-6-14 17:46 编辑

孔子也有时代局限性,批判的继承,留其精华去其糟粕。几岁的小朋友,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会不会过了点?小孩子还是纯真一点好,不要学太多诡道,多点阳光,多学良好生活习惯是正途。

相比孔子的思想,我更喜欢墨子,非攻兼爱,当然我也不觉得墨子就完全符合时代要求,明鬼和非乐我觉得现在看来是不适合当今社会的。

孔子有可取之处,但教条的全部接纳孔子学说,也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应当有取舍,弟子规培养出来的都不敢挑战权威,要这样的老好人有何用。

何况我们尚不能完全看懂理解的东西,别说幼儿园的小朋友了。

suise 初中一年级

大人都读不懂经典 为何要让孩子诵读?

大人都读不懂,为什么让孩子诵读?”的提问,是一个常见的普通“设局”性疑问,是一种诡辩式的逻辑伪推理题,需要直接破掉这种伪推理陷阱和假设定的结果,那么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实,人类需要先弄懂以后才去干的事情,在一生中所占的比例到底有多大呢?      例一:如果自己生了病,是否必要先弄懂医生开的药然后才敢服用?还是直接相信医生,当下及时施治服用?为什么大人自己不用先当药剂师练好手弄懂药性,而却敢让不懂药性的孩子直接服用医生所开的药物?      例二:一日三餐吃的大米饭,做师长的是否懂得大米是如何生长而成的?如果大人都不懂其生长加工全过程,为什么自己却敢张嘴吃米饭?为什么还敢让什么也不懂的孩子也吃呢?是不是大人都要先当农民以后,自己才敢吃米饭?才敢让孩子也吃?为什么大人不用先当农民耕种,却能食用五谷?      人生中有多少事是并不需要先弄懂再去实践的东西?      例三:大人都读得懂英文吗?都读得懂德文吗?大人在世上活了几十岁,自己都不懂外文,但是为什么却要花血本,让孩子到处找Z好的学校,去学习英文、学外文?为什么要让孩子,去学习连大人自己都没有学懂的东西呢?      按照这种提问的“逻辑性”,是不是也应当先让师长、大人自己学好了英文以后,才可以再让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去学习外文呢?做父母的都不懂外文,为什么却胆敢迫切地让孩子学习外文?      这样的问题,是否能够成立?为什么不能成立?

中国古代的经典,都是圣贤们通过自己的大智大慧创造的一种“外文”,更是天文、地理、人文无所不包的大学问。      大人不懂经典,是因为从小没有人教自己学习!国家丢失了自己民族文化之根的教育,使大人们面对“经典”,普遍就像面对外文一样,这是民族文化之殇,是教育的缺失,使大人们丧失了一次提升自己人文素质的机遇。      大人们都读不懂经典,并不是自豪的“资本”,而只是一种可怜的悲哀,是成年人们的悲剧!请不要再一次让“读不懂”又成为孩子们的伤痛和民族的痼疾。      大人读不懂外文,只好看着孩子们读懂它而出国发展,自己跟着孩子的屁股到国外时,却像木偶一般,失落万分。      难道我们还要让自己在本国文化的土壤里、在经典的学习上,也像这种学习外文的情况一样,再度重演一番吗?大人们为什么因为自己读不懂,就要求我们的孩子不去诵读?为什么因为自己读不懂,就要求孩子们不去主动掌握智慧文章而获得智慧呢?做父母的,不是都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期望孩子超越自己、光宗耀祖吗?那么为什么要因为自己不懂,就不让孩子们去读懂呢?      中国祖先们留给自己后代的经典,都是智慧的结晶和天人合一的学问。经典是人间绝学,只要诵读它们,并且长期坚持不求甚解的“素读”,那么经典中所设置的“不言之教”、“无为而治”两大特殊性的教育功效,就会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对任何人的心智都会产生良好的作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古人有一句口头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诗来也会吟。”      想一想,教孩子读诗的大人们,又有几个是真正懂得唐诗的?有几个大人敢自称是弄懂了唐诗的诗人?诵读精美的诗词,都能使人在日积月累中产生大量“文学细胞”,提高作文和诗文的水平,那么比诗词歌赋更深邃的经典,岂不是只要熟读、精读、恒读,就能更加有益于心身的健康成长?就能更加有益于构建道德心灵、益智而开慧呢?      还可以再问一个问题:教孩子学外文的老师,有几个是翻译家般地懂外文?孩子们在读外文时,又有几人是先弄懂了语法和变格之类才学会的呢?外文单词,不都全是死记硬背而掌握,然后才熟能生巧、融会贯通而应用的吗?请问:对七岁以前的孩子教习外文时,是先教语法吗?老师讲语法结构时,孩子们真的能听懂吗?老师自己面对外国人时,真的能做到无障碍性地交流吗?      所以,我们要坚信:“经典诵读千百遍,其中真义自然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外文单词是背熟的,而不是看熟的。开口诵读,才是弄懂文化的良方。

suise 初中一年级

内容被自动屏蔽

古德白 超级意粉
suise发表于 2012-6-14 18:21 回复 古德白 的帖子1任何圣人:孔子、墨子;任何经典《三字经》《弟子规》《易经》,《孙子兵法》。。。。 ...

古代经典,是要把其中的精华取出来,然后和时代结合,创造出符合时代精神的经典,而不是生搬硬套,整天摇头晃脑去念自己根本不懂的东西,这其实不用辩驳,社会早就给出了答案,这种教育方式,早就被放弃了,现代教育,早就不使用这种方法了。

经典中,当然有好东西,但就看如何学,提取出来,把那些不好的,丢掉,而不是一股脑全部让孩子背进去,现代教育就是这么做的,学校里,课本里,很多古代经典。这个也不用辩驳,社会早就有答案,社会主流早就认可,批判的继承这一观点。

应循守旧,拿着老东西不放,不敢突破,就好像封建社会里的卫道士,动辄祖制祖制,先贤先贤,让人好笑。这也是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早就不符合时代。

Z后,我希望大家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我想没人希望看到的是大篇大篇的抄袭,没有任何新意。这种从各种早就写好的“应答教材”中粘贴复制的东西,让人没心思去看,因为这不是思想,不过是一种早就编排好的说辞。

古德白 超级意粉

本帖Z后由 古德白 于 2012-6-14 20:39 编辑

喜欢这种教育方式的,家长,愿意送孩子去,我不反对,我不过是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不认可这种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

就连百家讲坛中钱文忠教授,专业研究这些东西的,也不支持这样教育小孩子吧,也说如此完全按照弟子规教育出来的学生,恐怕进了现代社会只会吃亏。

好东西需要提炼,而不是把旧社会的东西生搬硬套,还使用一种早就被唾弃的扼杀创造力的方式去教,不敢想象,幼儿园的小朋友,天真烂漫的年纪,却整天坐在教室里摇头晃脑的背诵自己压根不知道含义的儒家经典,这会对孩子有什么帮助?

仅仅靠读一千遍就能懂,这种挑战大众智商的说法,我都懒得反驳,社会里整天反腐反贪的官员,天天说,自己还不是在贪。人人都说要上进,可是有多少只是嘴上喊得勤。

suise 初中一年级
古德白

社会使然吧。不能控制社会,也只能保持心中的这份净土,也不可能看到一丁点灰暗的东西,就觉得世界太丑恶,人活在世上,要向光明处走,现在很多教育包括大学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不能一竿子打死,毕竟还是有这样一批心境纯洁的教育人士为自己遵从的价值观奋斗,而且至始至终,我们也没说要照搬老孔子的,何为经典:中国几千年留下的值得人们学习的东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我们小学二年级就学了勒,怎么会不知道这个道理额

suise 初中一年级

本帖Z后由 suise 于 2012-6-14 22:57 编辑

回复 suise 的帖子

suise 初中一年级
古德白

1这种大篇大篇的东西,是我们小孔子国学理出来的东西哟,复制粘贴自己的东西应该是没有错误的,只是更好更快的回答您心中的疑惑

2现在各地的童学馆出来的小朋友,是很多人喜欢的哟,那么依你的意思,是要拆迁吗

3你可以去问一下幼儿园大班的同学们,看他们有没有学弟子规的内容,如果在学的话建议你去给校长做做思想工作

4每个人都应该懂得感恩,连国外到处都在办孔子学院了,作为国人的我们,却来批判这个东西“拿着老东西不放”这个说的太过了吧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也支持这种百花争鸣的方式,但是如果因为自己不成熟的思想,误导了缺少经验的家长,让家长还是认不到国学经典的重要,相信不是一点点损失

番茄不爱西红柿 小学二年级

我觉得孩子读经是重要的 ,虽然他们现在还不懂,但是在文学功底上确实是一块很好地奠基石!再者读好经一部经书本就不是容易的事情,如果不从小做起,难道真的要到白发苍苍时再感慨少时轻狂吗?就向以上几位仁兄所说的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我们又为何不来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呢?经典在学的同时再来读,在读的同时感受他给我们的其他利益。比如在发音~~~~~~~

古德白 超级意粉

本帖Z后由 古德白 于 2012-6-15 00:22 编辑

suise 发表于 2012-6-14 22:57 回复 古德白 的帖子1这种大篇大篇的东西,是我们小孔子国学理出来的东西哟,复制粘贴自己的东西应该是没有 ...

国外只是学其中有用的部分,不会去摇头晃脑吧。。。。。。。。。连摇头晃脑,背诵文言文都保留,这叫什么去其糟粕呢。

你所谓,别人在学,我一直没反对,我反对的是一种形式,经典,应该进行提纯,而不是流于形式,学孔子那套形而上的东西。何况,我就算反对,别人学不学是别人的事。我还是可以发表我的看法,我不觉得这是不成熟的,我觉得,不会自己辨别,只知道完全遵循旧经典,才是不成熟的。

我没有说孔子的学说完全错误,里面有可取的地方,但毕竟不是这个时代的东西,很多东西现在看来也不是正确的,我们不应该一股脑保留,连那种早就被大家所鄙视的形式,今天也要大肆的宣扬,有可取的地方,不代表完全正确。那种小朋友摇头晃脑的形式,我觉得,没什么好辩驳的,大家早就都摒弃了,老外从来没要过,中国人也早已不要了。却被一些人捡起来,奉为经典,拿来以形式来框住想学东西的人,这我不明白,是不是教育的真谛,难道就是学那些形式?

古德白 超级意粉
番茄不爱西红柿发表于 2012-6-14 23:02 我觉得孩子读经是重要的 ,虽然他们现在还不懂,但是在文学功底上确实是一块很好地奠基石!再者读好经一部经 ...

是的,要推陈出新,可新的何在,为何只看到旧的。摇头晃脑,读那些不懂的字,这算新么。

我不觉得三字经之类的对文学功底有何帮助。可以怎么说呢,叫做完全正确的废话吧。

古德白 超级意粉

我印象里,摇头晃脑的读书形象,是被我们所嘲笑调侃的。是表演喜剧时才用到的。

suise 初中一年级
古德白

自己有批判精神是好的,社会上也很有一批这样的人,与人口齿之争是一回事,但是千万不要违背自己的内心,如果是因为自己的固执害了自己的孩子,这个不仅仅是对他说声愧疚就能弥补的事,从你的观点看出,经典你还是认可的,只是担心教育机构教的形式不正确,这样的话你可以先去考察一下,现在也有家长课堂,选一个你认为不是

摇头晃脑的,不是墨守成规的,这样才是Z佳选择

古德白 超级意粉
suise发表于 2012-6-15 11:39 回复 古德白 的帖子自己有批判精神是好的,社会上也很有一批这样的人,与人口齿之争是一回事,但是千万不 ...

你还是没有完全理解,我不仅仅是担心形式,那种摇头晃脑,我肯定不要,也还要看内容,古籍经典,内容也需要有取舍的,何况古籍经典里面好的东西,早就被分解融入我们社会方方面面,压根不用专门去学吧,这等于形而上,完全没必要,所以,这种东西,我想我不会有兴趣去看的。

这也是我内心真实想法,我觉得这样不是害我的孩子,是帮我的孩子。而你说的我在害自己孩子,毫无根据,空口白牙套在别人身上,基本等于吓唬人,没有意思。

我们普通的学校里面难道没有古籍经典里的内容?我们平时教的东西,难道没有和古籍经典不谋而合的东西?所以说,这种课,就是形式大于内容,没有必要,搞噱头而已,吓唬家长,利用现在都是一个孩子,家长舍得投入,甚至一些人愿意不分别的什么都投入,可是我还是愿意分辨一下再投入。

你听了不高兴,可这就是我的真实想法,白白,道不同不相为谋,你们玩你们的,不犯法,随便玩,有人愿意上就上,我不拦着,反正我没兴趣,我就这观点。

suise 初中一年级
古德白

1、请问你读过经典吗? 2、如果读过,请举例说明经典的不好 3、如果没读过,请问反对经典的依据是什么?

说这么多,是怕把你吵架王的头衔丢掉么

古德白 超级意粉

本帖Z后由 古德白 于 2012-6-15 14:13 编辑

suise 发表于 2012-6-15 14:07 回复 古德白 的帖子

当然读过,孔子的君君臣臣,难道是对的么?孔子尊王,现在有王么?

你说孔子经典全部都是对的,那你是不是要反对共产主义?支持封建复辟?

简直是笑话,有谁没上过小学中学?课本里,难道没有。你去翻翻教科书。好的继承了就行了,不好的,丢掉,全部继承,那是愚人,误国误民。谭嗣同康有为,在清朝没灭亡的时候,主张是先进的,可是后来封建王朝被推翻了,他们还在当遗老遗少,就被世人所唾弃了!

suise 初中一年级
古德白

高僧修行不浅

查看更多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