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助兴,转一篇曾经看过后收藏的报道《“民主”幼儿园诞生记》(篇幅太大,单独发,查看个人资料里的主题帖)。
我宝还在肚子里.不过也在学习这些知识了
我家附近有个巴学园李跃儿开的,邻居有一些送去的,后来把孩子转出来了,因为混班,本意是让孩子一起玩,其实还是孩子分拨,自己玩得好的,差不多大的的一起玩,太大太小碗不到一起....而且混班之后,孩子得病的几率也大了...这个不知道为什么...不过也不是所有的都这样,不知道是不是我看到的这个个体问题.反正我现在对国内蒙氏教育有点失望了.
rebornangle发表于 2014-4-5 21:33 回复 月亮便士 的帖子我家附近有个巴学园李跃儿开的,邻居有一些送去的,后来把孩子转出来了,因为混班,本意 ...
我觉得其实什么教育还是其次,首要的是老师要喜欢孩子,爱孩子。
又看了一遍《 “民主”幼儿园诞生记》,真为他们的想法付诸实现而高兴,这也是我们做这件事可以学习的样板。我把标题改了,这样好像更贴切些。
晚上刚看了《对话》,这期谈的是互联网教育,我觉得它的确是一个提升公平、改变命运的颠覆性创新,一定是未来的新星。
话归本题,做这件事首先要有一群有相同理念的家长,然后一起来讨论实施的事(找场地、找老师等等),按《 “民主”幼儿园诞生记》里的经验,再考虑采取实验运行、分期入园的模式。
顶起。看了的亲们,好坏给点意见,我不怕难听,只要你提。
唯有了解和懂得,才可能给予孩子真正的爱和教育。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说不上是教育”。而有多少的父母和老师给孩子的爱和教育是想当然的、盲目的、自以为是的,而坏的教育比不教育还坏。(摘自新浪王人平微博)
财新网 思享家 财新+ 博客 English
张鸣
位置:博客 > 张鸣 > 不会阅读的学生
不会阅读的学生
2014年04月08日 09:38 分类:人文, 读书 阅读:4,492 评论:4
据统计,中国出版物,70%以上,都是教材。而且人均年阅读量很低,平均不到1本。中国有近亿的学生在上学,但谈到阅读,都是强制性的,读的不过是教材,还有一点老师推荐的教辅材料。就那么可怜的一点自主阅读的比例,还有相当大的份额,是几类无聊的作家的杰作,诸如穿越、盗墓、玄幻、种马小说。手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上网人数成亿地增加,但人们在手机上阅读的,90%以上,都是这种毫无价值的东西。稍微讲求一点逻辑,讲一点道理的文字,网民(相信多数都是学生)就看不懂。
有大人物出来呼吁,中国的母语教育需要加强,因为学校过于强调外语教学了。教育部积极响应,据说要把高考的外语分值降低,北京市中考,率先实行,英语从150分降到了100分,而语文分值如旧。接下来估计还会增加语文教学时间,增大课时量,以强调他们如何重视母语教育。
这样的改,有效果吗?有,不过是反着的,越折腾,学生的母语水准越差,现在只是好坏不分,再过一阵儿,就该嫉好如仇了。从本质上,中国的语文教育的模式就有问题。对于教育者而言,语文教育,应该是通过成型知识的学习,引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语文,增益自己的文学素养,提高读写能力。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识字过程,也是培养阅读兴趣的过程。但是,中国的语文教学,小学识字阶段的课文,被矫情的拟人、比喻性的范文所充斥,教学过程,似乎就是为了不让学生好好说话。基础的识字阶段过后,语文课本的范文倒是有几篇像样的文章了,但每篇文章的教学,都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背景。然后就是字词句,分析拆解。每篇文章都会有中心思想吗?作者这样告诉你们了吗?作者的写作背景,你们怎么知道的?段落大意,只有一种概况方式吗?只能按老师的意思来概况吗?
这样范文,不用老师教,读读也许还有点意思,老师讲完,做一系列烦人的作业,就像一颗鲜桃,被人揉搓了无数道,变成垃圾了。如果范文本身就不怎么样,这样教下来,就更折磨人。这样的语文教育,无非是把好好的文章,变成若干细分的知识点,然后一点一点地灌给学生,让学生背熟记牢,以后考试,就按这种切碎了的知识点来考,老师教的,就是标准答案,跟着走,踩到点上,就能得高分。
不用说,这样的教学,不会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几年功夫教下来,乖的学生倒是会考试了,不乖的学生,连考试都不会,两者都对阅读失去了兴趣。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好的文字,什么叫不好的文字。他们如果还有一点残存的兴趣的话,就只能去追求荒诞怪异而且空洞的穿越、盗墓、玄幻加种马了。
当然,中国的语文教学,一直都负有政治课的任务,教育者原本,是打算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崇拜毛泽东的,结果呢,大把的学生去崇拜了郭敬明。剩下的,近乎文盲。
有多少人,小时候曾发过誓,长大后绝不像父母对待自己那样对自己的孩子。然而为人父母后,却不自主地轮回着父母曾经教育自己的方式,用父母曾经折磨自己的方式继续折磨着自己的孩子。人,终其一生的努力,往往都是在整合自童年就以形成的性格。所以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原生家庭和童年经历实在重要。(摘自新浪王人平微博)
呵呵
爱因斯坦说:“如果你根据能不能爬树来判断一条鱼的能力,那你一生都会认为它是愚蠢的。”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看能否找到了自己的天赋所在。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父母要做的不是以自己的理解去定义和塑造孩子的成功,而是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和支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摘自新浪王人平微博)
可以好好探讨下
©2008-2024 得意生活 版权所有 鄂B2-2008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