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你会用哪种方式给孩子打伞?

9回复 阅读 1256

前段时间,朋友圈被一张父亲孩子打伞的照片刷屏了。美国纽约皇后区的马路上,一位父亲孩子打着伞,自己的后背却被雨水淋透了。这一幕被网友拍到,随后照片在网络相簿Imgur被疯传,又迅速传到国内,刷爆了朋友圈。照片显示,当时正下着滂沱大雨,一对父子走在人行道上。父亲穿着衬衫,手提公文包,尽管浑身湿透,右手的伞仍坚定地举在儿子头顶,为他撑起一片晴空。

对这张照片的反应,我的朋友圈主要分成两派,一是感动派,感慨父爱如山:爸爸左手提的是事业,右手撑起的是希望,背上扛的是风雨……二是质疑派:为什么不抱着孩子一起打伞?我们都是这么干的!在网上,有的网友甚至怀疑这位父亲的智商,或者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我属于感动派,虽然不属于质疑派,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也是和大多数中国家长一样,抱着孩子一起打伞,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直到前两天,我在朋友圈看到对这张照片的一个解读:“作为父亲,我可以为你遮风挡雨,但路还得你自己走。”我非常认同。我认为,这句话道出了中西方家长在对待孩子方面的差异。我曾经在媒体从事教育行业报道10余年,先后考察过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三四十所学校,和很多国内外的教育工作者进行过深入交流,算是有一些了解。中国家长选择抱着孩子一起打伞的背后,体现的是包办一切的思维观念。孩子还没出生,绝大多数中国家长就开始为孩子各种操心。上学后,又开始操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没完没了地培训,没完没了地择校,从幼儿园到大学。即使成绩不够,也要想方设法托熟人、交高额择校费进一所好学校。

为了进一所好学校,学习成了孩子的一切,成绩成了唯一的标杆。为了孩子的学习,很多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干。有的甚至举家到学校附近租房陪读,专门伺候孩子读书。即使是住读,有的孩子也是每周都把脏衣服带回家里洗。还有更夸张的,我听说有的大学生把脏衣服快递回家里洗,洗干净后再快递回来。在这些家长看来,孩子的学习就是一切,其他的都不重要,家长全部都包办了。有的不但什么家务都不让孩子干,连孩子正常玩耍的权利都剥夺了。更有甚者,孩子在外面惹了事,也由家长出面摆平搞定。于是,孩子成了学习机,除了学习啥也不会。很多学生大学毕业后,饭不会做,衣服不会洗,连生活都不能自理。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当然不好找工作,于是父母们又想办法为孩子找工作;就算找到工作也很难获得高收入,于是父母们又省吃俭用凑钱给孩子买房买车、结婚;结了婚还没完,还得帮孩子孩子,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虽然他们已经抱不动孩子了,但在心里一辈子都抱着,从来没放下。从小包办一切的结果,就是深度套牢,无休止地包办下去。很多父母丝毫没有想到,他们既害了孩子,也苦了自己。动手能力不行,成绩再好又有什么用?很难想象,一个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能胜任工作,成为一个优秀的员工或管理者。创业要面对的问题更多,更是难上加难。但我在国外了解到的情况不是这样。有个国外朋友说,他的家里很有钱,但他的父母从小都不会无缘无故给他钱,不同的年龄段会做不同的家务或劳动,以换取零花钱。比如洗一件衣服多少钱,给社区居民送一次牛奶、报纸多少钱等等。这种教育方式告诉孩子的是: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家里再有钱也跟你没关系,父母可以帮你,但Z终还得靠自己。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无论出身于穷人家庭还是富人家庭,生存能力和职业能力要强得多。而且据我了解,国外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非常多。美国的中小学大多下午3点钟就没课了,学生们可以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参加一个以上的社团或俱乐部。

一所美国中学的校长告诉我,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快乐,而不是学习。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更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正面的影响,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当然,让孩子从学习中获得快乐,也是他们一直在努力的事情。反观国内的孩子,受“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的误导,幼儿园就开始被安排学这学那,上学后,又是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早出晚归,比上班还辛苦。这样的孩子,会快乐幸福吗?除了学习啥也不会,这样的孩子以后有用吗?我在国外的学校了解到,中国留学生在国外Z大的问题,就是依赖性强,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差。随着中国留学生的日益低龄化,这种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在国内有家长包办一切,国外同龄人该会的他们都不会,在异国他乡很难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适应国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导致他们深感自卑、孤立和无助,难以融入学校和社会。严重的沉湎于游戏、赌博、酗酒,甚至和中国留学生拉帮结伙,胡作非为,沦为“留学垃圾”。有的家长可能会感到很委屈: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竞争这么激烈,不包办一切、让孩子一门心思学习行么?我绝不怀疑中国家长孩子的爱与责任感不够,相反我认为是过了头,变成了一种过度保护,而且方式也不对。孩子该干的事情由家长代劳,甚至像祖宗一样伺候孩子,不但对孩子没好处,而且还会折损他们的福报。这样的方式其实不是爱,而是害。一方面,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快乐的源泉,孩子该玩的时候就应该让他们尽情地玩,不要让孩子过早地失去童年。另一方面,学习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全部。除了学习之外,孩子的每一个年龄段都应该学会那个阶段应该掌握且力所能及的东西。即使有挫折,也不必害怕。逆境是成长的阶梯,一帆风顺、没有挫折,孩子拿什么来成长?我曾经与中国著名改革派人物、国家督学、前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先生有过两次面对面的深度交流。他对这种情况深感忧虑。为此,他率先提出了“三生教育”,即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退休后在全国各地到处演讲,传播、推广他的“三生教育”理念。我的孩子还不到3岁,太小了,现在下雨天我还是会抱着他一起打伞。等他大一点的时候,我会给他一把伞,我们一人一把,各打各的,风雨同行。我会告诉他:“孩子,我可以为你遮风挡雨,但路还得你自己走。”

标签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值得推荐

全部回复

xiaozimou 硕士三年级

学习了,西方教育

zgkgdy 高中三年级

“作为父亲,我可以为你遮风挡雨,但路还得你自己走。”我非常认同。我认为,这句话道出了中西方家长在对待孩子方面的差异。

海之声VIP中心 初中三年级

可以为你遮风挡雨,但路还得你自己走

微信181818018 禁止发言

内容被自动屏蔽

中财管道 初中二年级
zgkgdy

确实是这样,父母给了生命,但不能陪你一辈子。

中财管道 初中二年级
海之声VIP中心

非常赞同

小马萌萌 高中一年级
海之声VIP中心

赞同这个观点

汉阳海之声 大学三年级

中国家长要是都有这种意识就好了

maggiegui 大学二年级

很现实,很真实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