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关羽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是蜀国第一名将。 关羽早年自涿郡起就追随蜀汉先主刘备起兵,南征北战,东挡西杀,战功卓著。是刘备Z为信任的嫡系,蜀国的王牌军统领。刘备偷袭徐州,杀剌史车胄,关羽就镇守下邳城,行太守事,刘备和张飞则回小沛。可见此时的关羽已经能独当一面了,没有足够的能力和信任度,刘备是不会派关羽独守下邳。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刘备兵败投靠袁绍。关公被俘,曹操没有杀他,“礼之甚厚”白马之围,关羽望见大将军颜良的麾盖,策马杀进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袁绍诸将没有人能挡的住,白马之围遂解,关羽奇功一件,曹操即表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刘备投靠刘表后不久,曹操南征荆州。刘备军全线败退,刘备派关羽乘船数百艘先退师江陵。关羽的人马开始成为刘备的生力军。赤壁之战后。刘备平定江南诸郡,拜关羽为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曹操为了解除长江北线,南郡外围局势,派魏将军乐进进攻荆州江北一带,刘备军惨败,关羽退守荆州,临沮长杜普、施阳长梁大皆大败。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关羽在各地设防,组建了荆州军事集团。知人善任的刘备将西蜀的半壁江山托付给了关羽,可见对其能力和忠心的信任。荆州是三国时的是非之地,相当现在中东的耶路撒冷和欧洲的巴尔干半岛,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在苦心经营荆州的六年中,关羽始终尽心尽职,他先后面对过的三国名将有:曹仁、于禁、庞德、徐晃、鲁肃、吕蒙、陆逊等,他们都是一时之杰,只到北伐之前,他们都无法占有荆州一寸土地。
建安二十四年春,汉中王驾下前将军关羽为了策应西线刘备发起的一连串汉中争夺战,在宛城侯音起义的大好形势下,出兵北伐。在取得汉水大捷并兵围樊城时遭魏吴合谋,兵败身陨。追谥关羽为壮缪侯。关羽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有国士之风,吕蒙、傅干、程昱等人都称其为“万人敌”。他堪称蜀国第一名将。第二、张飞张飞字翼德,涿郡人,刘备同乡。张飞跟随刘备起事,以兄弟之礼侍奉刘备,是刘备的另一之嫡系部队。 刘备投靠曹操时,张飞帮助刘备、曹操击败吕布,曹操拜张飞为中郎将。 曹操入荆州,刘备奔江南。曹操追之,一日一夜后赶到当阳长阪。这时的刘备惶惶如丧家之犬,“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命张飞率二十名骑兵断后。张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挑战曹军,曹军大队人马没有一个敢上前的,刘备借此捡了一条小命。刘备既定江南,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在南郡。 刘备在益州攻刘璋时,张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张飞生擒严颜。在攻战益州的过程中,诸葛亮、张飞的功劳Z大,“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益州平定后,刘备任命张飞为巴西太守。是封疆大吏,督帅益州生力军,北拒曹魏大将张郃。 汉中留守夏侯渊、张郃在两三年的时间里,不断骚扰蜀国北大门,张郃更是率诸军降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于汉中。但是在宕渠,张飞出兵与之一战,大获全胜,张郃弃马爬山,独自带十来人从小道退回汉中。张郃不是一般的人物,史载“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后期更是让诸葛亮一伐中原惨败,也是诸葛亮的劲敌。张飞战胜了他,自此威震汉中!刘备得汉中后,全军上下一度认为汉中太守非张飞莫属。
刘备为汉中王,拜飞为右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 张飞雄壮威猛,仅次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都将张飞和关羽并称万人之敌。张飞英勇善战,是西蜀第二位上将。第三、魏延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他带部曲随刘备入蜀开始其蜀国的军事生涯。 首先带部曲证明是有功于刘备,而且出身高贵。在进攻益州的过程中,刘备的部队功劳Z大的就是他。(诸葛亮的部队中,张飞为Z)史载“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也正是由于魏延在刘备的身边作战,所以刘备对他非常了解。刘备进位汉中王,迁治所于成都,当得一重将镇守汉川,众人以为必在张飞,张飞自己也以心自许。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刘备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刘备大会群臣时,故意在席间问魏延镇守汉中怎么办?这实际上是刘备让魏延当着众多不服气的人作就职演说与施政纲领报告以安众心。魏延回答很精彩:“ 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后来事实证明果然如此,益州门户汉中在魏延的镇守下果然太平,可见其能力与功劳。 先主称帝尊号,进拜魏延为镇北将军。注意是“镇北”的封号,这充分说明了刘备对他的信任与其工作成绩的肯定。刘禅即位,封魏延为都亭侯。 建兴五年,诸葛亮驻汉中,以魏延为前部先锋,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 建兴八年,命魏延西入羌中,魏国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与魏延战于阳溪,魏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由于魏延出身高贵(有部曲),而且随刘备入川,战功尽收刘备的眼底,所以可以从牙门将军一举脱颖而出,平步青云。但是这么快就飞黄腾达也导致其为人飞扬跋扈,目空一切。刘备是亲见其功,可是诸葛亮并不是,因此,诸葛亮上台后尽管也重用魏延,但是在领兵上并不放心(倒不是诸葛亮怀疑他有二心,而是怀疑他的军事能力)。而且魏延每次出征,动不动就要求领兵万人,与诸葛亮走不同的道路会师于潼关,要知道蜀国后期全国人马不过十万。这样的狮子大开口,生性谨慎的诸葛亮如何能答应?所以魏延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刘备、诸葛亮在世时,魏延还受节制,等他们都去世了,魏延就不服管束了,而且由于性格上的缺点导致政敌太多,Z终没有死于杀场而毁于蜀军内讧中,这样一位将才的下场对其本人和蜀国而言都是一大损失。
第四、马超马超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人。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出身名门世家。其父马腾死后马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部曲。杨阜曾说:“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 后马超起兵反西凉,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都降伏他,马超杀凉州剌史韦康,据冀城,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后手下人叛变。马超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附张鲁。可是张鲁怀疑他,可怜马超不得以密书刘备请降。这时的刘备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攻下雒城,荆州军伤亡很大,包围成都几十天又不能克,兵疲将怠。刘备听说马超来请降,十分高兴,遣人迎接,成都包围战也随之扭转。马超率将士直到成都城下。城中震怖,刘璋立即稽首请降,益州平定了。 刘备命马超督临沮,拜为左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犛乡侯,并为平王刘理礼聘马超的女儿。地位极重!可是刘备并不信任他,位高却不给实权,到第二年,四十七岁的马超病亡了。第五、赵云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本属公孙瓒,后随刘备奔走四方。 赵云是一个武艺比较高的将军,为人忠厚老实,大体上和魏国的许楮、典韦差不多。但是见识要好得多。他从投靠刘备开始一直到刘备入川,身份一直是刘备的主骑,相当于警卫司令。建安十三年九月,曹操进驻新野,派追兵追杀刘备残部于当阳长阪,刘备仓皇逃窜,丢弃夫人与幼子往南狂奔,赵云身抱弱子,保护甘夫人(后主刘禅的母亲),皆得免难。因功迁为牙门将军。 赤壁之战后,孙权出于**目的向刘备“进妹固好”,刘备入蜀时常担心孙夫人后院出事,由于赵云为人肃正严明,所以刘备让赵云总督府中诸事。后来,孙夫人果然回江东,并带走刘禅准备为人质要挟刘备,赵云毅然于江上截住孙夫人,抢回阿斗,第二次救了后主。先主刘备自葭萌还攻刘璋,战事艰难,于是召诸葛亮。诸葛亮率赵云、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派赵云从外水上江阳,与诸葛亮会于成都。由于赵云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所以自然也没有什么军功可言,因此成都安定后,刘备封赵云为翊军将军。相对关、张、黄、马而言是差得很远。汉中之战。赵云也是随征将领之一。汉水边,黄忠与曹军主力交锋,战不利退守蜀营,魏军蜂拥而至,赵云面对强敌,临危不乱,设疑兵,用箭阵吓退曹操的追兵,刘备看赵云护营有功,赞扬“子龙浑身是胆”。 关羽死后,刘备出兵东征吴国,赵云极力反对,列私仇国恨说,刘备不听,留赵云镇守江州,自己出兵姊归,在夷陵导演了一出悲剧,蜀国遭到毁灭性打击,白帝托孤时,赵云为当时永安城护卫。建兴元年,刘禅上台,赵云的地位才开始上升。连续迁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又迁镇东将军等。 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出军北伐,诸葛亮令赵云与邓芝扬声由斜谷道出兵,而身出祁山。曹真遣大军抵挡之,赵云、邓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当蜀军先锋马谡失败后,蜀军全线败退,箕谷的赵云能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第二年开春,赵云就去世了。后追谥顺平侯。赵云一生战功并不卓著,由于是卫队长的角色,导致其攻城拔寨的能力较之防守要差许多,他的表演舞台大多是在全军失利的地方,应该说赵云的防守才能是很突出的。加上其对皇室的功劳很大,故而能受追谥,“时论以为荣”。 另,赵云的军事能力固然不现优秀,但他的见识却很高。比方说刘备拿西下益州后要将府库财产分赏随征有功人员,赵云就以国事为重提出异议;刘备为报私仇起兵伐吴,赵云又劝柬刘备以天下为重,指出主要矛盾是魏国而非吴国;街亭之败后,诸葛亮要赏赵云,赵云又以国家、军队为重加以拒绝。这些都说明其有远见卓识,更接近文臣的表现。
上述诸位将军都是蜀国的虎臣,至于其他的将领,或投降、或过早战死,故不如上述将军显赫。另外还有一位特殊的人物就是姜维,姜维本身的军事才能是非常非常突出的,战功也是显赫的。但是又被后人毁为“亡国之乱相”,争议太大,本人想单独列出来供讨论,所以暂不列入其中。 由于蜀国不置史官,史料相对较少,所以上述将军战功记载比较少,还有就是其他将军可能会有一些突出表现但未能登录,所以本人只列了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