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光谷和光谷东的讨论话题比较多,其实想明白两个问题就够了
1、光谷东的规划标准是高,东湖高新管委会也搬过去了,各项千亿产业也在逐步实施,从规划来看无疑是光谷东更好,关山的规划、地质条件都比不了,现在还要为关山的老居民教育、医疗、购物需求逐步腾地。对于华为小米这种企业而言,光东的规划相比住满人的关山肯定更适合发展,而最大的问题是,光谷东现在缺人。别说华为武研、小米、长存这些企业能吸纳多少人口,首先是高新产业对人的需求没有传统企业那么大,其次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上班少半小时而买在一个配套没那么齐全地方,认识很多光谷东的朋友依然愿意选择关山这种发展完善的地方。
目前来看,光谷东对关山是一个人口吸附作用。目前持有光谷东的主要是三类人,一方面早些年看好光谷东发展的投资客,一方面是当年买不起关山而贪便宜去光谷东的人,一方面是受产业吸引真正落户光谷东的光谷东刚需。第一类波动大且不自住,对光谷人口增长没有实际积极作用,反而对第二类第三类起到收割的不利影响。第二类随着工作计划在关山、光谷东反复摇摆,但目前来看因为家庭、小孩教育等原因想换关山的人更多一些,光东目前只是产业吸引(你问问他们不考虑房价愿意住哪)。最后一类光谷东刚需虽然因产业原因落户光谷东,但没赶上前几年红利时期,不过好在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目前压力还好。
那么问题来了,光谷东要发展起来需要多少人填?我之前跟朋友聊天时的预判,大概是需要50-80万人,那么这些人从何而来,除了省内市内人口吸附、大学生落户,就是从老光谷吸人了。所以老光谷和光谷东必然会存在“抢人”的现象,这个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只能调和。我的预判是关山败,光谷东胜,为什么?除了上面说道的人口组成、人口年龄、产业布局、道路规划、地质原因外,最重要的还是东湖高新管委会在哪,就这么简单。体制内的懂的都懂。
2、产业问题。说真的我还是真的挺佩服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的,无论是道路规划还是产业布局,甚至调控手段现在学深圳强控商品房土地供给数量,却又一方面大量供给企业保障房,让饭吃的香还吃的久,这一手真值得老武昌汉口的好好学学,不愧是基层平均年龄最轻的,领头想法就是活,底下办事的接受能力就是强,不会出现其他区有好工具不会用的情况。所以我一直很期待光谷腾飞,一方面是本身光谷就是定位高新动力引擎作用,理应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倒逼其他区改革,不要再原来的大爷作风。
从规划来看,光谷东的规划是和传统关山产业完全不同的芯片制造、光芯屏、生物制药、大数据健康这些,跟老光谷的烽火、软件研发、互联网运营已经很努力避开了,一个偏向高新制造业和第二总部,一个偏向软件研发运维、运营和初创公司,从14年以后东湖高新区有意识的把新产业往光谷东放(2015年,7月东新管委会搬迁,11号线东段各站先后开工;9月光谷外校开学;9月底网球中心开赛;10月同济医院开业;12月光谷地下空间项目开建。),就是避开老光谷的产业,东湖高新区的错峰产业布局真是值得其他区好好学习。但即便如此还是会有所冲突,之前听说今日头条也要往光谷东搬,只是影响没人口那么大而已。
如果从中心来说,目前以关山为代表的的老光谷无疑吊打光谷东,但是从未来来说,我更看好光谷东未来的发展。老光谷和光谷东应该是协同并进且有差异竞争的,浦东发展起来了,没说浦西就不行了。即便是放大到整个东湖高新区,光谷人口比例在武汉市也是很小的一块。
我期待的未来是光谷放开高新垄断,其他区协同发展,而非有些人鼓吹的过度集中单方面发展光谷。这里有个前提是光谷强不强,东湖高新区常年前三,去年GDP全武汉市第一,我认为是强的。那么为什么这么强的光谷没有起到带动作用,反而敝帚自珍呢?其他区发展高新产业到底会触动水的利益,我引入的这条鲶鱼又会让哪些人感到不舒服?想明白这些道理其实就相通了。我不会像某松一样引流带楼盘,也不会因为像某些人屁股歪夹带私货,甚至连房产都很少讨论,为什么?
说个题外话,这两天抽时间在看《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XX会》,发现左部的孝感天门仙桃潜江太惨了,鄂州都是明确的光芯屏、大数据、医药健康千亿产业园,孝感、潜江是什么接受产学研转化、人才输出,懂得人一眼就能看出都是虚的……
江北太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