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85后,然而07-08年的时候房价并不可怕!我07年刚刚毕业第一份工作3300工资,那时候看中丁字桥的一个公寓,总价17万,首付4万就能搞定,每月还一千不到的贷款。
我是85后,然而07-08年的时候房价并不可怕!我07年刚刚毕业第一份工作3300工资,那时候看中丁字桥的一个公寓,总价17万,首付4万就能搞定,每月还一千不到的贷款。
非常同意你的观点,楼主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身边就要不少985,211啊,还不是买不起核心地段的房。去年一年武汉房价好多地方都翻倍了。
非常赞同,买不起房就是不努力的言论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不管怎样,我觉得努力这件事情都是没啥毛病可挑的,就算是早生几年,不努力的人一样是没房子的。
我有三个同事,差不多都是2000年左右毕业的,其中一个从04年开始买房换房,现在厦门也有两套面积不小的核心区域的房子(岛外,集美大学片区,并不是多好的地方,但是相对地区来讲,算是Z好的地段了);另外两个同事,一个10年左右结婚,之前又谈女朋友,但是就是一直不买房,其实他的收入是这三个同事里面Z高的,一直到结婚之后才去申请了厦门的保障房,只有40%产权的保障房(意思就是收益的60%是要交给ZF的),60几平的保障房,就是他现在的资产。第三个同事,夫妻俩都在我们公司,也算是混的还不错的,坚定的不买房论着,十几年一直租房,觉得租房省事儿,想换就换,还可以一直住岛内。15年终于耐不住,买了房,买到了厦门几个行政区里Z差的同安,目前还在公司附近租房,因为同安确实有点远~~~
他们三个的经历我一直当成范本来看,在该努力的年纪就要多努力,不要总想着享受~~~
Z近我一个玩的蛮好的同事又励志了一把。
她是办公室的小职员,从产线员工慢慢混到办公室的,工资并不高,老公也在我们公司,小组长,常年加班,俩人加一起近两年才能达到年薪12左右,养两个小孩,不过大的去年工作赚钱之后,生活压力小了很多。现在也是厦门一套房,刚刚在老家贵阳投资了一套房子,男方老家县城还有一套房子和一个商铺。虽然内地的资产没有多值钱,但是我真的非常非常佩服她,以她的收入水平,能打拼到这些资产,真的是非常不容易了。男方父母应该是有资助一点,但是不会有太多,大部分还是自己打拼的。
本帖Z后由 花生乐乐 于 2017-4-7 10:28 编辑
其实大家片面的争论这些事情没啥意义,除却背景,单谈个人的情况下,要想成功不努力是不可能的。你和官二代富二代有可比性吗?现在各类资源越来越稀缺,房价涨幅肯定是要超越个人的努力程度的。没背景就拼能力,拼搏程度还会越来越激烈的,你努力了,不见得买得起房子,但你不努力,就不要奢望什么了!
其实想想父母那一代,现在能买的起房的几率其实是增大 了
5%的尖子生 95%的劳苦大众 对于5%的来说 房价不高 对于95%的高
都能买得起房,人生还奋斗什么,吃喝拉撒都一样。
赞楼主,很有思想很有见地。不过你要小心,一大拨喷子正在赶来……
精英本就是2%那些少数的,人人同样努力,都进2%里那就不是精英了,那你还是那98%里甚至是100%里的一员。之所以能跳脱出来当精英,就是证明各方面能力都超出大众,所以能买得起房是肯定的,大众大部分都是努力的,只是努力跟不上房价 ,所以还得不断奔波。当然不努力肯定是完全买不起的
看了下回帖,下面生存、生活、成功都分不清楚生存都成困难时候讨论成功也真是够照业的
我的文笔不好,让大家见笑了。下面引用一段话请大家共赏,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可理性讨论。
21世纪决定一个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是人和人的质量知识的获取和运用,低房价能吸引一些人,但吸引不了高质量人,而高房价会赶走很多人,但赶不走有竞争力的人。
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国还将有大量的农村人囗入城,各个城市都急需建立一个快速低成本的汰弱留强的机制,筛选出其中的善于总结和运用知识的人,以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城市的竞争力。
如果城市空间资源由市场来分配,高房价就是一个符合要求的过滤器,高收入将大批人员吸引来城市,而高房价又促使大量失意者离去,给新来者腾出证明自己的空间,房价越来越高,只有成功者才能留下,大批的失意者离开,人口质量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经过市场考验的知识积累,将进一步加速城市的新陈代谢,城市将越来越繁荣,并会吸引更多有自信且有能力的新鲜血液,并形成良性循环。
俗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影响一个城市竞争力的是人口素质,而非房价,但房价反映了城市的人口素质,免费为你筛选了邻居。如果你是人才,就应去这些城市,这里对每个人都充满机会。如果你是庸才,也应该去这些城市,这里可以加深你对自己的认识。
看来我是不努力的人
哗众取宠
是这个理。
一不留神,居然会有这么多评论,确实让我意外。留言很多,不能一一回贴了。但是看了一下反对的焦点主要是:我觉得我和不少人都很努力很优秀,但是房价太变态,所以还是房价的错。这里还是讲讲故事,供大家一乐。
我也是读到硕士毕业后工作的,头两年在上海,后来回来。按照我当时收入水平,100平房子上海房价收入比是1200:1,武汉是300:1。我就是给统计数据拖后腿拖到脚趾头的人啊,房价就像天文数字。
直到工作租房子生活四年了,才在武汉的三环边买了一个两居小房子,贷款了几十万。那时的三环边有啥,有田有鱼塘,可能比年轻人现在眼里的四环都不如。为啥,市中心的首付都不够。当时什么想法,背了一屁股债,一辈子都要给银行打工了。
现在距离当时也不过几年的时间,房子已经有几套了,也搬到市中心核心区了,贷款变成几百万了。就像有人说的,房子已经不是当作住的,而是对抗通胀的手段之一了。
对于过去十几年没跑赢武汉房价的人们,武汉房价涨幅已经远低于人民币印钞速度了。只能用一句老话,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所以这座城市正在用房价淘汰你。想要不被淘汰,就请更努力。
对于刚刚工作就在抱怨买不起房的人来说,过去十几年的GDP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努力创造的,目前还与你无关,所以我们有权分享它的果实。你要做的是努力创造出你自己的果实,读书读的再好也只是为你自己获得了一种能力,能力没有创造价值前,没有人有义务为你付费。
房价就如同一条食人的鲨鱼,请不要无效的抱怨它游的太快,努力游的快过你的同伴们才是你该做的。
Ansrl发表于 2017-04-07 13:54 一不留神,居然会有这么多评论,确实让我意外。留言很多,不能一一回贴了。但是看了一下反对的焦点主要是:我觉得我和不少人都很努力很优秀,但是房价太变态,所以还是房价的错。这里还是讲讲故事,供大家一乐。我 ...
说得很刻薄,但是是事实。
现在的房价承担着太多ZF的基础投入。20多条地铁,ZF修不起,每年卖30多万套房子,从房价里面拿走60-70%(地价30%-40%,开发商税费23%,个人税费2-3%),ZF就没那么困难了。城市发展越快,现实越残酷。
跟连岳的论调一致
说的很有道理,赞同!
©2008-2025 得意生活 版权所有 鄂B2-2008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