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的帕克镇,座落着达哈姆家族的联合畜产品加工厂。工厂向世人展示着现代化工业的优越性:生产高效率,资源充分利用。
它一小时可以宰杀500头牛,除去屠宰场的主产品肉食,还有一系列副产品:牛角制的梳子、发卡;牛蹄子冲压的纽扣;冲压边角料熬制的骨胶等等。都贴上“达哈姆”商标——达哈姆牌这个,达哈姆牌那个……那提炼过油质的骨头,不能做这个,也不能制那个,就磨成粉,装入“达哈姆牌肥料”袋。
来自立陶宛的小伙子吉盖(Jurgis)吃力地捉摸着达哈姆招工人员的语句,一脸的惶恐。他的英文只限于“yes”,“no”,“thank you”。每逢他脸上豁然开朗,而且辅助以夸张的点头或摇头时,说明他确实听懂这一句了。Z后,他明白自己得到了一份一小时挣17.5美分的工作,不由得兴奋的飘飘然,只想唱家乡小曲。
吉盖的工作是给打晕的牛放血,红刀子进白刀子出——这么说不一定对,因为他常常来不及擦掉刀子上的血迹,从第二只牛起,就红刀子进红刀子出了。比起上一道工序的伙伴们,抡着大锤砸晕几千条牛,算是轻松。
吉盖逐渐发现这个王国内部的黑暗和罪恶。从欧洲退货回来的火腿,已经长了白色霉菌,公司把它切碎,填入香肠;商店仓库存放过久已经变味的牛油,公司把它回收,重新融化。经过去味工序,又返回顾客餐桌;公司的技术人员的才干就是把发臭的肉类去掉味道,他们发明了添加硼砂、甘油;技术员们靠调味剂和染料就可以把同一种鸡肉做成松竹鸡、子鸡等不同品种的罐头;绵羊和羔羊肉都来自山羊身上……
当然,冒牌货并不意味着老是用便宜材料,在油脂提炼车间,一个工人掉到大钢罐里,人们Z后从中捞到了他的骨头,而他本人已被制成“达哈姆牌纯猪板油”!
香肠车间的情况更不能声张。仓库的生肉在地板上堆成垛,你站在高处用手掌抹一把顶部,就能抹出一把老鼠屎;工厂为制服成群结队的老鼠,到处摆放了有毒的面包做诱饵,工人却漫不经心地将毒死的老鼠和生肉一起铲进绞肉机的进料漏斗;车间没有专用洗手池,工人就在一个水槽里搓洗油污的双手,这水槽里的水是要配置调料加到香肠里去的;掉在地上的生肉沾满尘土和锯末,没引起人们注意,人们早已习惯在肉锭上走来走去,甚至直接在上面吐痰,据说有的工人是结核病人……
生活在这个肉食加工王国里的工人并不愉快。腌渍车间的工人走来,大老远就闻到他们一身的腥臭气。他们在腌肉的同时,把自己也腌透了:先是指尖发炎,脓肿,随后指甲脱落。老工人的手指,比别人短了一截;在另一个加工车间,工人们长期在只有四尺高的架子下工作,几年下来,工人弓腰缩肩,两腿罗圈,双手摇摆,状似一只只黑猩猩在树丛里乱钻。
这本书被时任美国第26任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读到,他边吃早餐边读,突然“大叫一声,跳起来,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来,又把盘中剩下的一截香肠用力抛出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