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拒绝死板。
遵守规则并不表示我们不可以变通。在特殊日子里忽略规则、偶尔不按时间上床睡觉、偶尔放宽吃零食和玩耍的禁令。但明确告诉孩子这只是例外,而不是常规。每个孩子都需要有愉快的周末可以期待,就如生日、圣诞节一般。不要因为害怕“打破先例”而不敢做一个灵活变通、应变自如的家长。
7、放慢你的脚步。
我们总是催促孩子:“快点吃饭”“快点睡觉”“快点出门”,时间越紧迫越容易实施强迫手段,孩子的抵抗越激烈。其实,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日程,不要那么匆忙呢?给孩子一点时间,他们通常会从对抗情绪中缓过劲来。
比如你们现在要准备出门,但是孩子不愿意穿外套,你可以说:“对不起,宝贝,但你必须穿上外套,外面很冷,我们要走上一段时间。如果你想等一分钟的话,也可以,准备好的时候告诉我。”
不要催促孩子,放慢你的脚步,尽情享受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因为孩子很快就长大了。
第四章
无条件的爱
1、努力做到“无条件”
我们可以因为孩子本身而不附加任何条件去接受和爱他们吗?
每个家长的答案毫无疑问都是肯定的。但是我们有时必须对他们说“不”,当我们说“不”时,孩子必将感到沮丧。那么,你如何能保证他们时刻都感受到自己被无条件地爱着呢?
要完全做到这一点很难,但请注意,我们并没有要求您做到完美,我们的目标是尽量接近这个理想。
2、哪些是我们应该限制的。
a、限制批评的次数。
持续的负面反应会适得其反。如果孩子感觉不可能让你高兴,他们就会停止做出这样的努力。正如前面有位家长的孩子这样反驳她妈:“你老是说我”,我想这个孩子能勇敢的表达出来一定是积攒了很久的怨念。可不是吗?我怎么做都是错的,你反正不会为我骄傲、不会为我高兴,我干嘛还要去表现良好?
因此,谨慎选择我们反对和需要禁止的事情,这样在必须说“不”时才会更有效。过多的批评和反对可能会导致孩子认为自己没有价值(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回顾前面内容)。
b、限制每次批评的范围。
这个范围就是说,将你的批评焦点放在具体行为的错误上,而不要对他本人进行攻击。比如大宝今天心情不佳和妹妹说话非常粗暴,你可以跟他说“你刚才和妹妹说的话听起来真的很不好”,而不是“你怎么能这样对妹妹”,暗指他对别人很坏。
c、限制每次批评的强度。
在确保你信息传递的同时,请尽量温和有礼。家长有着与生俱来的威力,语言对孩子所产生的效果会被放大,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对孩子说了什么,还要注意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语音语调,这些因素都会在无意间消弱无条件的爱。
3、告诉孩子“我爱你”
我们和孩子在一起时通常都是怎样的情绪?
有些家长无论何时都能保持灿烂微笑,他们可以整天待在满是孩子吵闹的房间,并且仍能耐心地响应孩子的每一个要求,不慌不忙地对待没完没了的需求。
可有些家长天生脾气差,消极小气,一想到孩子无止境的哭闹就头疼。
这样的家长,如果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快乐的人,愉快并有耐心地享受亲子时光,那么也应该在孩子的面前努力地积极面对,不向孩子展示负面情绪。
你的努力会直接帮助孩子确认自己是否被爱,以及被爱的程度。如果孩子知道我们很高兴看到他们,这就是传递无条件认可的开端。反过来,如果他们总是从我们身上察觉到负面评价,这会让他们感觉沮丧。
当你的孩子不停的在水龙头那里玩水,你已经说过她好几次了,可是她不听还要继续淘气,在这样考验你的“极限”的时候,你的反应是什么?
如果你毛躁发脾气那你可就上了她的当了:看!我就知道,妈妈会发脾气。小孩子通过这样的行为试探我们的底线,看看我们到底有多“爱”她。
这种时候,我们要拒绝上当。给她一个了然的微笑,消除她的疑虑“无论你做了什么,无论你怎样烦我,我都永远、永远、永远不会停止爱你。”
无条件养育的家长会时常让孩子感到安心,尤其是与孩子出现冲突时,会让孩子知道他们对自己有多重要。当孩子的行为不可取时,会让孩子知道这是暂时的,且并非出于孩子本性,不会真的影响他们对孩子的了解和爱。
比如孩子说了谎话,你要找到说谎背后的深层原因,替孩子分析:“你是因为…才…的对吗?那其实不是你的本意对吗?妈妈知道你是善良的乖孩子,下次…的时候我们换个好点的办法解决好吗?”
一位教师在面对一个特别淘气的学生时,选择在他旁边坐下来对他说:“你知道吗?我真的、真的特别喜欢你。你可以一直做这样(淘气)的事,这不会改变我的想法。我觉得你好像是在设法让我不喜欢你,但这没用。我永远不会不喜欢你。”
在我们家,我会经常对程美丽说“我喜欢你”、“我爱你”,她也会回应说
我也喜欢你,我也爱你。
她对于喜欢、爱是没有什么概念的,但是她可以感受到我们在彼此“表白”的时候,气氛很温暖,妈妈很温柔。所以她会经常有事没事对我说“我也喜欢你”,如果我没有回应她,她会再次大声说一次,直到我回复她“我喜欢你”才心满意足。
曾经有个妈妈说她不想与她的儿子太亲近,怕以后孩子恋母。我觉得这样的想法很可笑,你正确表达了你的感情,孩子为什么会接收到错误的信息?因此,所有问题的源头永远都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5、远离贿赂。
很多家长在孩子服从或取悦他们时就给予奖励,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这是典型的有条件养育的手段——家长的爱,是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予的。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无条件养育的家长,那么现在开始送孩子礼物,给孩子拥抱亲吻只有一个理由——就是爱她。即便这个礼物是因为她幼儿园表现良好、考试考得好的鼓励,送出的时候也不要表现出来,只要说“希望你喜欢”。一定不要把礼物作为表现好、分数高的动力。
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太多礼物会宠坏孩子,是的!但是你给孩子多少爱都不可能宠坏他们。
孩子被宠坏的真正原因在于:他们得到太多想要的东西,而非需要的东西。
因此,我们要没有限制、没有保留、没有借口地给予关爱、关注,无论处在何种情绪和情形下,让他们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你都乐于和他们相处,关心他们。
孩子令我们快乐、愤怒、迷茫、偶尔也会被他们气哭。。而我们的情绪会通过我们的面部表情和语音语调泄露出来。他们会从中了解我们不是永远都那样温和,不会永远被取悦。因此,我们需要努力用不同的方式向他们传达:我们对他们的认可是无条件的,无论我们今天偶尔出现了什么感受、无论他们今天偶尔做了什么(坏事),爱他,不可动摇。
当然,孩子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们由衷的高兴,骄傲,但是把持一下~不要弄得你的“爱”会以此为轴心。如果你能正确保持这种平衡,孩子长大以后就不容易感觉只有在成功时才有价值(有条件自我评价,参看之前内容),失败时,不会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
7、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
在你心里什么样的人才是成功的?在中国,我们往往把成功=成绩好=出路好=有车有钱有房有小三,而不是成功=三观正有爱心有同情心有情商有幸福感。所以,作为家长的你怎么看待成功这件事决定了你对教育期的孩子采取怎样的养育方式,并且影响其一生。
我们很多人把孩子的成功等同于成绩好,成绩好的直接表现就是考试得高分。
分数的本质是评价,学校也好家长也好以分数将孩子分班、分等级,这是非常不妥的做法。我们自己也都经历过不是吗?考试没有考好被贴上差生的标签,自我评价随着分数的高低时好时坏,越来越对自己没有信心,越来越觉得周遭冷漠,逐渐累觉不爱~自我评价的重要性之前已经反复讲过了,能否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直接影响到三观的发展。
考试没有考好,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影响感觉整个世界都要崩塌了,其实呢?考试不及格你就不能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吗?将来就不能有一技之长立足吗?我们每一个过来的人都应该明白,人生的机遇有很多,每一个转角都有可能是一个机会,成功与否并没有恒定的标准,对于我自己而言,我照顾好了家人、工作,将我的生存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学以致用我便是成功的。
那么现在,请审视一下你自己的整个教育期体验,而后再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你现在对她的一系列要求是否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她是否能一直确定你是爱她的,而不是努力成为你心目中的那个“目标”来获取你的爱。
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评价她,不要讨论她的分数,不要一遍遍的说“我是为你好”。这些话在孩子心理=“我是为你活”,这是非常悲观的完全依附于他人的自我评价,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不会为自己而活,遇事消极,推卸责任,悲观不自爱。我们要时时用局外人的眼光去观察,观察我们的行为,观察我们行为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你甚至可以直接问问孩子“你会觉得你考好了,妈妈才爱你吗?”
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庭爱的氛围很好,但是同时也很关注孩子的成绩。其实N年之后,谁又会关心你的孩子考过多少分?但分数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却不会消散。
看看我们周围的人,有的取得了“成功”,却过着并不快乐的生活;而许多聪明能干、成就斐然的成年人都曾经是成绩平平的学生。
因此,高分带来的快乐、成就感、虚荣、面子都是暂时的,谁也不会去说“我小学成绩多好”。
说完培训,就必须说学校了。对于学校、对于现在的教育体制我们很无奈,我们也并不能改变什么,可以做的只有全力保护自己的孩子。
前面讲过惩罚和奖励的手段都是不可取的,但是我们国家的学校却是将这种手段发挥到极致的场所。我们一直在努力创造一个与孩子平等尊重的家庭生活,但是突然一天你会发现,你却将他送入了强制管教的学校。
关于如何择校,虽然在中国没有任何用处,但还是发出来,大家可以看一看:
学校的宗旨是“满足孩子的需要”,还是“得到孩子的顺从”?
学校将孩子令人烦恼的行为看做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应该受惩罚的犯规”?
老师将他们的工作视为“帮助学生学习做正确决定”,还是坚持“一切由老师决定”?
学生被鼓励“与他人合作”还是“自己作业自己完成(或与同学比赛完成)”?
如果是你坐在教室里,你会感受到被无条件的认可吗?你想在这里上学吗?
是的,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国外的家长为孩子择校时候考虑的。反观我们考虑的是什么呢?
经常看到有家长因为孩子在学校里受了什么委屈然后去找老师理论,这里是中国,讲道理有用吗?!当你遇到不可忍受的事情可以考虑换班、换学校。绝对不可取的是:在孩子面前对老师、学校的错误行为妥协,为了继续读下去而要自己的孩子承认错误。记住,你的使命是保护孩子,而不是帮助学校伤害孩子,你的首要责任是对孩子做正确的事。
当你在与学校交锋的同时,孩子也在观察并学习如何面对挑战:你是否重视他的看法而不是自动站在老师一边,你是否让孩子参与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家长单方面想办法。
正因为你的孩子在看着你,才更要做正确的事情。因此,你应该向老师明确态度,或者也可以尝试与老师共情。让老师明白,你不是来找茬的,你的目标是共同努力,重视每一个人的需要——不只是对你的孩子。
强制管制的学校,我们避无可避,只有通过家庭教育让孩子强大起来,抵抗住中国式教育的种种弊端。
我们可以将我们的养育目标看做是给孩子接种疫苗,为孩子提供无条件的爱、尊重和信任,这样,当面对过度管制时,孩子就会具备免疫力。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学校发生的事情,鼓励孩子反思为何老师需要使用惩罚和奖励手段,如果不用这些手段,他们还可以怎么做,有什么可以改进的。这不仅会帮助减轻那些不靠谱教育政策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
可能我们再如何努力其结果依然是:你的孩子在家里一种待遇,在学校是另外一种。家里强调道理和价值,学校强调行为;家里引导他思考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学校引导他看重行为给自己制造的后果;家里鼓励思考,学校鼓励听话;在家里他因自身受到重视,在学校他因学习成绩受到重视。
这些结果让人很沮丧,养育理念的矛盾也会让孩子迷茫,但无论如何,都会比家庭和学校联合起来对付孩子,要好得多!
©2008-2025 得意生活 版权所有 鄂B2-2008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