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钢结构建筑的迅猛发展,对钢结构的保护也提到了重要的日程,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是钢结构涂料保护法,也就是使用一种防火涂料涂敷在钢材上,一旦发生火灾起到应有的防火保护作用。但防火涂料在使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防火涂料型号选择错误。根据《钢结构防火涂料通用技术条件》把防火涂料按照涂层厚度分为三种,即厚型涂料,薄型涂料和超薄型涂料。从涂料的使用趋势看,薄型及超薄型涂料的使用越来越多,一方面是为了追求装修效果,另一方面为了降低工程造价。而生产厂家为了迎合这一趋势,不顾目前我国的实际原料生产水平及涂料生产工艺水平,盲目地“科学”组合配方,用近似只有实验条件下才能产生的“产品”推向市场,其隐患可想而知。
二是没有充分考虑防火涂料的老化及耐久性。建筑工程提倡的是百年大计,一方面要合理选择并使用防火涂料,同时还要考虑防火涂料的长期可靠性。而一些施工队伍为了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只选用那些价格低质量次的涂料,往往就容易使涂料过早地老化,失去耐久性。
三是在施工过程中不能保证涂层厚度,建筑施工人员往往不负责任,偷工减料。
屋顶承载构件的界定
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中的第3.2.1条中,对不同耐火和等级的厂房和仓库建筑构件进行了耐火极限的划分,其中一项为“屋顶承载构件”。因此,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对屋顶承重构件增加了防火涂料的消防要求。
屋面钢檩条是直接承担屋面维护系统的受力构件,大部分设计人员一般都会为屋面檩条是属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提出的“屋顶承载构件”,应该按照规范要求涂刷防火涂料。
然而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5修改版)给出的“屋顶承载构件示意图中”却未包括屋面檩条构件,与设计人员的理解有出入(如图2所示)。
由于在钢结构厂房中屋面镀锌钢檩条的用量很大,所以檩条是否应算入屋顶承重构件,对防火涂料的用量和工程造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消防设计应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既做到安全适用,又经济合理。考虑到安全性,该问题从建筑整体结构安全性的角度考虑。如果屋面檩条构件失去承载能力或稳定性后,会对整体建筑结构稳定性产生影响,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时,则该构件应算入“屋顶承重构件”,增加消防要求,例如参加钢梁平面外整体计算的屋面檩条;反之,如果该屋面檩条构件退出工作对整体建筑结构稳定性没有影响,则不需增加消防措施,例如不参与结构整体计算的檩条。
根据实际工程设计经验,笔者对钢结构工业厂房的集中主要结构形式的屋面檩条做了分类。
1.门式刚架结构。该结构形式下主要钢构件要求设计经济合理,计算时一般都会考虑屋面檩条作为钢梁平面外稳定的一个支撑,当该屋面檩条退出工作时会对钢梁的整体稳定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因此,门式钢架上的屋面檩条一般应算入“屋面承重构件。”
2.钢网架结构。该结构形式的屋面檩条多为主副檩结构,主檩连接于上弦球节点的支托上,计算时只考虑檩条的自重,并不考虑其对其他主体结构构件的影响,也不参加结构整体计算,对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没有影响。因此,钢网架结构上的屋面檩条一般可不算入“屋面承重构件”。
3.钢框架、排架结构。该结构在计算屋面钢梁时,有时会考虑屋面檩条对钢梁整体稳定的支撑作用,需根据各设计具体情况确定。建议在消防设计时,咨询相应的结构设计人员来决定是否将屋面檩条算入“屋顶承重构件”。
实际工程中,由于屋面檩条防火涂料工程量及费用占比大,经常发生多方对屋面檩条是否属于“屋面承重构件”,是否需要涂刷防火涂料的争执,因此在钢结构工业厂房的设计中,应在图纸中明确哪些屋面檩条属于“屋顶承重构件”,哪些层面钢檩条是不需要涂刷防火涂料的。这样既能保证建筑消防安全满足规范要求,又能避免建设方不明所以多花钱,也防止工程招标时漏项,做到安全、经济两不误。
科学选用不同种类防火涂料1.根据钢结构耐火极限要求选用不同的防火涂料。
(1)耐火极限不超过1小时时,可选用超薄型或薄型防火涂料。
(2)耐火极限不超过2.5小时时,可选用薄型或厚浆型防火涂料。
(3)耐火极限在2.5小时以上时,应选用厚浆型防火涂料。
钢结构防火涂料出厂检验判定:
出厂检验的常规项目全部符合要求时判该批产品合格;常规项目发现有不合格的,判该批产品不合格。抽检项目全部合格的,产品可正常出厂;抽检项目有不合格的,允许对不合格项进行加倍复验,复验合格的,产品可继续生产销售;复验仍不合格的,产品停产整改。
出厂检验项目分为常规项目和抽检项目两类。
常规项目应至少包括:在容器中的状态、干燥时间、初期干燥抗裂性和pH值,且应按批检验。
抽检项目应至少包括:干密度、隔热效率偏差、耐水性、耐酸性、耐碱性,且应在每季度或每生产500 t(P类)、1 000t(F类)产品(先到为准)之内至少进行一次检验。
根据GB50222—201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第3.4节要求,对地下建筑内部装饰装修材料耐火等级要求比地上建筑更高,在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其内部的装饰装修材料首当其冲的要面临火焰的烘烤,而普通的装饰装修材料都是易燃烧的有机物、木质等材料组成,会加速火灾的蔓延,并且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和有毒气体,而地下建筑空间一般比较封闭,烟气很难排出,会在地下空间内流动增大受害面积,因此需要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增强地下建筑内部装修装饰材料的防火阻火性能。
钢结构防腐涂装施工工艺
一、基层清理:用电动钢丝刷或磨光机进行除锈处理,表面处理质量应达到St3级,底材显露部分应有金属光泽,除锈后将钢材表面灰尘除尽。
二、底漆涂装:使用毛刷涂刷第1道底漆,待完全干燥后检查漆膜厚度。按构件数抽查10%,且同类构件不应少于3件。用干漆膜测厚仪检查,每个构件检测5处,每处的数值为3个相距50 mm测点涂层干漆膜厚度的平均值。
三、中间漆涂装:待底漆干燥后,涂刷第2道中间漆,待完全干燥后用与底漆相同的检查方法检查漆膜厚度。
四、质量检查:涂装结束后,及时用测厚仪对构件整体涂层进行检测,并对已喷涂的构件进行保护。
http://www.xinghaixf.com/news_view.asp?id=430
不同施工工艺对膨胀型防火涂料的各项性能影响,通过调整施工周期、养护周期、养护温度等性能条件,关注防火涂料涂层的各项性能影响。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施工工艺对涂层的防火性能无明显影响,对涂层的耐水性、黏结强度有所影响。延长涂层的涂敷间隔,延长涂层的养护周期,会增加涂层的性能。同时,采用烘干工艺可缩短施工周期,同时获得较好的涂层性能。在设备允许的情况下,短施工周期适合选用烘干工艺,长施工周期可选用常温养护工艺,每天1道的施工方式会让涂层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钢结构防腐涂装施工工艺
一、基层清理:用电动钢丝刷或磨光机进行除锈处理,表面处理质量应达到St3级,底材显露部分应有金属光泽,除锈后将钢材表面灰尘除尽。
二、底漆涂装:使用毛刷涂刷第1道底漆,待完全干燥后检查漆膜厚度。按构件数抽查10%,且同类构件不应少于3件。用干漆膜测厚仪检查,每个构件检测5处,每处的数值为3个相距50 mm测点涂层干漆膜厚度的平均值。
三、中间漆涂装:待底漆干燥后,涂刷第2道中间漆,待完全干燥后用与底漆相同的检查方法检查漆膜厚度。
四、质量检查:涂装结束后,及时用测厚仪对构件整体涂层进行检测,并对已喷涂的构件进行保护。
1、钢结构防火涂料施工应在钢结构安装工程检验批和钢结构防腐涂料涂装检验批的是巩固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
2、在涂料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的结构及现场条件提出具体可行的施工方案并按照生产厂家的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
3、钢结构防火涂料施工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涂料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当产品说明书无要求时,施工环境温度宜在5~45℃之间,相对湿度不应大于90%,且空气应流通。当风速大于5m/s、雨天或构件表面有结露时,不宜施工。
4、钢结构构件在进行防火涂料涂装前应将构件表面的灰尘、油渍、鳞皮、锈斑、焊渣、毛刺等清理干净,严禁在潮湿的表面进行涂装作业。
5、对于可能被封堵或遮挡的构件和部位,必须在其被封堵或遮挡前进行涂装。应及时对被封堵或遮挡的部位和构件做好隐蔽工程的施工验收和中间验收记录。
6、在对钢构件进行涂装施工过程中,应对其它构件采取保护措施避免污染。
防火涂料施工人员须经专门培训考核,严格加强施工工艺的监控,避免漏刷或多刷。施工中。用0.75~1kg的榔头轻击干膜涂层,检查是否粘接牢固。对不均匀的涂层,在涂刷下一层涂料前用铲刀予以修整。当薄涂型涂料裂纹大于0.5mm(厚涂型涂料裂纹大于1.0mm)时,必须进行局部修整,方可继续施工。有粘贴玻纤布要求时,须由专业施工人员操作,避免赶压次数过多或过少。
©2008-2025 得意生活 版权所有 鄂B2-2008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