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他有多少时间可以被我们浪费和挥霍?
我知道的,你会告诉我朗朗的故事。你会说,若不是小时候被父母“安排”着苦练钢琴,就没有今天的朗朗;你还会说,没有一种专研是仅靠快乐和兴趣维持的。
可是,你怎知道你的孩子会变成朗朗?你可曾想到,朗朗身后还有一千个、一万个苦练钢琴的孩子,他们成人之后压根都不会再拿起钢琴——因为再也没有那样的场合和需要。
即便是朗朗,为人父母的我们,凭什么有权力,在如此年幼的阶段,因着那千分之一的可能性,主宰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
是的,若说单靠钢琴成才是千分之一的可能性,我们显然可以加码,我们的孩子不仅要数理化样样精通,还要能写洋洋洒洒的中国文章,又能将英语说得跟母语一样遛,此外还要能画画、会游泳、懂围棋……就像模型一般,在孩子还没学会思考前,父母们就对这个模型进行了自认为Z好的标准配置。让我们的孩子再没有可能性,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思考、安排自己的人生。
(很好的一篇文章,来源自:APPLEMAMM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