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35定又把脸凑上来让我打脸。真累啊。
我就是比那些嘴巴上的杠精厉害。我帮你加了下你的30强,总共是13700人。你以为30强学校就少啊?
我爱35定又把脸凑上来让我打脸。真累啊。
我就是比那些嘴巴上的杠精厉害。我帮你加了下你的30强,总共是13700人。你以为30强学校就少啊?
而且杠精35定根本不知道,这个所谓的30强,只是不完全统计。
有些学校没有发布均分,所以没有列入。
35定吹的学区房,有常青学区和天地学区拉后腿,直接导致武汉海量学区房。
虽然我查不到18年很多其他学校的均分,但是呢,17年的也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17年,常青一校均分402,常青树394.(都在杠精的30强内哟)
我们随便看几个比他们强的。
比如光谷实验:均分399.
英格中学:405
青山49初:395
硚口四初:397
武汉中学414(把常青吊打的北都找不到)
武大外校401
汉铁初中399
另外开发区一初的数据没查到,放你一马。
就这。。。。。还30强呢。。。。。
看来啊,新洲区一本率胜过主城区,很多人无法接受。
读好学校起码四成的主城区,吊打新洲区的经济能力,牛逼哄哄的培优,各种家庭资源都变现。
结果,一本率被中考录取分低了整整40分逆袭。
这太粉碎某些人的价值观了。更是让人隐隐约约觉得,自己一直以为的买学区房,培优等等经济条件可以变现为成绩的优越感摇摇欲坠。必须寻找各种理由为之辩护。
什么数据编的啊,要拿武昌江岸的比啊,要拿总人口算啊,什么新洲有复读啊,什么借读啊,什么人口基数不一样啊……
人啊,要学会接受现实。现实的数据摆在这里,就要学会认识事实。
今天再来一个数据,
71华源和566实验,公布过他们2018火班生源。他们的火班生源有20%的生源来自区外。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主城区生源都在网江岸和武昌流动。
江岸区和武昌区的数据,不过是生源流动后的结果罢了。
健文YJ发表于 2020-04-27 08:39 2017年以前566本部一年毕业200多点,2018年起,毕业人数为90多人,这就是哪儿来的哪里去。七一本部收长春街小学毕的武汉天地的业主 ,这只要是买了武汉天地的都知道
2018年566本部有差不多90多个洪山区的学生,因为学籍问题中考成绩算在洪山区,你信息不是很全面吗?不知道吗?
你是天地的业主?
时间的味道发表于 2020-04-27 11:03 典型的穷人思维,我自己就是三阳路这一代的小区业主,其他啥都不说,就说上学,孩子下楼5分钟内走到学校,周末培优 5分钟路程 明心,学而思,新东方,荆楚潮,都随便选择,把孩子送到培优班,然后5分钟回家,孩 ...
任何优势,Z终都会反应到成绩的数据上。反馈到高考成绩的数据上。
这跟药一样,究竟只是安慰剂还是真的有效药,靠的不是医生患者的个人感受,也不是分析出来的理由。而是双盲实验的数据。
这叫科学思维。
主城区四成学生读了好学校,培优更是吊炸天,各种家庭资源的变现。他有效就一定会反应到高考成绩上。而且一定是显著的差距。
健文YJ发表于 2020-04-27 12:37 你这数据确定准确?我怎么知道是566实验的没学籍回了洪山,比如马房山中学那个高分保护就是的。另外,2015年入566本部的,是只有90多人,班上人很少,小班教学。这在那边的家长都知道。论坛里的沙漠 ...
滨江苑不也是长椿街小学么。多好的学区,现在已经变成对口七一中学了。哈哈。
至于566的数据,我看到的是说本部洪山区80多人,普高率也是80%左右。不过你说的也有可能。可能是说的人没搞清楚。
不过566本部要想择优,是非常简单的。目前我确实没看到有人说择优去了566本部。
坨一坨的爸发表于 2020-04-27 12:00 回复 cheven 的帖子你这个就是瞎搞了,2018年均分比17年低得多,2017年400分都进不了30强!2017年 中考均分。 ...
先说你这个30强的问题。
35定那位杠精,拿着某一年一个不完全统计的均分定义30强,并认为不是30强不是好学区。我找点数据打他脸而已。
在他的30强榜单里的常青树,2017均分比这几所学校都差。
我又没说这几所2017年是均分30强。仅此而已。
再说你提得数据问题。
我很遗憾,你不是通过数据得出结论,而是有了结论去找数据。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全面观察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而不是去寻找对自己有利得数据。比起一个结论,思维方式不更加重要吗?我再说一次,算比例,选择数据要合理,选用人口作为基数(第一次你选择了常驻人口,发现常住人口劣势更大,你又转进到户籍人数)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人口基数和高考数据之间有一定关联性,但是不是直接数据,出生到高考长达18年,18年间的迁徙和流动会产生非常大的变化。在没有更直接的数据时,才会这样选择数据。
实际上你找任何数据的结果都是徒劳的。
请你牢记一点:新洲区是在普高线整整低于主城区40分的情况下完成逆袭的!你不论怎么去找对自己有利的数据,都不可能成立。
新洲区为什么能够在普高线低了40分的情况下完成逆袭,他说明的是教育的规律性东西。
具体说明了啥,为什么,我就不给你解释了。因为解释是分析的结果,争论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回到你说的户籍问题。新洲区2017年,户籍人口96万,常驻人口只有90万。说明起码6万人不常住新洲。他们可能住在武汉,也肯能在北上广深等等地方。你知道他们小孩在哪儿读书吗?
同样,使用常住人口作为基数也是不科学的,因为武汉很多常住人口你也不确定他的小孩在哪儿读书。
不论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作为研究一个大概性的问题,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到这种极端需要精确性的问题上,他是不能使用的。
抛弃自己的立场,成见,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并且用这些影响自己的孩子,比搞一个学区房真的有用多了。
我们再回到数据基数问题。有没有更直接的数据呢?一本率就是直接的数据。因为报考人数是直接的。
其实很多推理,都可以去找数据去验证的。比如你说的复读问题,一样可以找数据验证(可惜你不会)。
如果对于高考报考人数有疑问,更可以进一步去查找对应年份的中考人数数据。对应年份的中考报名人数会更进一步摧毁你的三观。特别是你们江岸区自认为是武汉两大教育强区之一的固有观念。不信你去查查看。
对于你说新洲区这个学校差,那个学校差,怎么滴怎么滴,城关如何垃圾怎么滴。
有意义吗?
新洲区整区的数据摆在这里了,你还去谈别人某一个中学垃圾?
为什么在你看来234中差得很,城关更是垃圾得不行,而新洲区却整区赢了呢?他当然是有原因的,而且这些原因就在数据里面可以得到验证。
关键你得会分析。
倭瓜豌豆谁厉害发表于 2020-04-27 11:29 有一个问题,很多好高中的学生直接出国了,这部分你算了吗?比如华师一武汉外校这种,保送加直接出国的学生很多,很多家长一开始就选择走出国这条路的。
外校没参加高考的100多人,加上华师一保送生30人左右。总数不超过200人。
影响比例不超过1%。还差一点点可以就可以和新洲区打成平手了。
坨一坨的爸发表于 2020-04-27 14:39 回复 cheven 的帖子别的可以用常住人口来,高考可是要按户籍考的和常住人口无关!占比低说明你可以说考生人口减少,但是总数也就5000,一年减1000,这可不是人口因素,因为90/00后人口不会 ...
奇怪,那请问你前几天拿着常住人口算是为什么?
常住人口算给你,打得你脸疼,你就又转进到户籍人口,你这是自己打自己脸啊。。。。
谁告诉你高考按户籍人口考得?又是自己拍脑袋想得?高考限制你跨省。有学籍就可以跨区跨市报考。不然洪山区的学生读了武昌区的省实验,还得忒么按户籍回到洪山区高考吗?
华师一附中每年四五百专县生,都跑回户籍地去高考了?
户籍总数又和上学人数有关系吗?
新洲区一个独生子女家庭的男,和孝感一个独生子女的结婚了,双方都在武汉市主城区。男的户口留在新洲,女的把户口迁到主城区并把自己娃娃户口上在了主城区上学了
户籍变化是什么?
新洲区三个人的户籍不变化,但是一个新增学生都没有。
孝感三个人户籍变成两个人户籍,也是一个新增学生没有。
武汉主城区新增两个户籍,但是有一个新增学生。
Z后这个娃娃考上了一本,你拿着数据说,新洲区比例0,主城区比例50%,艾玛,新洲区真差,比例太低。。。。。
黄冈一个三口家庭,买了房子把户口落在了武汉,他的娃娃小学转学来到武汉主城区。
Z后他娃娃考上了一本,你拿着数据说,新洲区还是0,主城区33%,新洲区真差,比例太低。。。。。
新洲区一个家庭,买了房子,户口转到主城区,他娃娃初中转学到主城区,Z后考上了一本。你拿着户籍说,新洲区还是负数,主城区33%。新洲区真差,比例太低。
正儿八经的直接数据参考人数比例不算,今天去除常住人口,明天去除户籍人数。。。。
坨一坨的爸发表于 2020-04-27 14:55 回复 cheven 的帖子为什么说城关中学?因为城关中学就是新洲的农村,新洲一中是新洲的城区!再放大就看不到卫星图了。黄灰色是城区,绿色是农村,这个应该不会有问题吧!
你说破天,城关再垃圾,整体一本率会有变化?
遗爱湖发表于 2020-04-28 10:02 二桥的确厉害,但汉阳除了二桥还有好的选择呢?武昌区重点初高中一大堆,学校都是按区招生,如果在武昌,你小升初可以有去566实验的选择,初升高更有保送进省实验机会,汉阳学籍就没这多机会和选择,这才是武 ...
呵呵,其实用学区的观点来看的话,汉阳学区好得很。
说几个事实吧。
1:武昌人口是汉阳的二到三倍,
2:公参民三寄招生人数和566实验差不多。
3:公办除开二桥汉阳还有晴川翠微,晴川去年普高率70%,比水一水二都高,翠微没查到。
而武昌能说是学区的是水一水二南湖566。
在汉阳不论是红参民还是公办学区,比例都比武昌高。
4:2018年汉阳区高中一本率45%。仅次于武昌,如果华师一去掉高达75%的区外生源,武昌区高中一本率对汉阳没有优势。而汉阳三中区外生源仅仅9%。省实验区外生源好像是25%。
尘归尘,土归土的看,汉阳作为学区好得很。
Z后再奉送一个信息:从学区观点看,武汉Z差的实际是硚口区。呵呵,这句话,估计又要引来硚口人民的不满了……
但数据就是如此显示,生源损失率低,Z终出口却不咋滴。
遗爱湖发表于 2020-04-28 15:56 还真会胡搅乱辩,尽拿些没有任何有效数据支撑的瞎编乱造,地球人都知道的武昌是教育强区,你居然来个也就和汉阳差不多水平了!我都懒得去找排名数据来打脸你了,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你们这些这么喜欢搞学区房的真悲哀,还不如我这样一个了解武汉学区的情况。都是别人说啥就是啥。前些年我拿南湖中学的数据给学区房吹客们科普,那时候吹客们嘴里水一水二566才是学区。没想到几年下来南湖中学成了学区房的代表。
……
现在我告诉你晴川中学2019年中考普高率70%。
你去查数据撒……水一水二都是六十几的普高率……
哥舒夜发表于 2020-04-28 16:43 回复 遗爱湖 的帖子南中在培养顶端学生上其实不行,大致查了一下华师一官方17~19届竞赛班的数据,作为湖北省Z顶尖的班,水中的一般都有,南中基本都是0.
数据上是这样的。但是华师一基本不给南湖中学分配生,南湖的主要出口是省实验。
南湖的顶端确实比较一般,比如566实验火班,也没啥南湖两小的学生。
这个数据说明南湖生源流失率很低,我认为有南湖交通不便的原因。
从顶尖的数据上看,还是印证我的另外一个观点。Z顶级的学生,从小的名师确实有作用。
泸沽湖小夭发表于 2020-04-30 13:26 我觉得学区房是锦上添花,楼主逻辑有个漏洞,新洲那些考上211的孩子,有了更好的教育资源说不定好多能上985
你说的有道理啊。我认同你的观点,有限认同你的结论。
我的观点,能考上985的,搞学区房培优啊是有意义的。
这里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强化训练是有天花板的,天赋越低天花板越低。
比如Z差的百分之十,三年级就可能被人相同天赋的赶上。
再往上可能有百分之二十,可能六年级被相同天赋的人赶上了。
Z大程度被赶上的,是在高中。因为高中难度大。
但是天赋Z高的那批人,高中还是赶不上的。清北肯定是名小名初占优。
我前几天又重新查了下数据。2013年左右的调查,985农村户籍占48%,只是略低于农村户籍人口占比。985比例已经非常接近了。
但是985的学生,50个里面只有一个。就是一个班50人他是第一名。
对你的结论有限同意是因为。
是因为我前面引用整体一本率的那年,武汉仅有二中和华一600分人数比新洲高。
新洲能上985而因为地区原因没上的,我认为应该有,但非常少。
坨一坨的爸发表于 2020-05-03 07:54 回复 dawndai97 的帖子父母在哪里都一样,但是一般学校的风气不好,这是你父母无能为力的,孟母三迁,就是3次择校!
………………
孟母三迁本来就是后人瞎编的故事。
中国古代类似故事极多……
孟子贵族出身,孔子传人,还真的和杀猪的住一起……
ft3327868发表于 2020-05-04 09:16 这个问题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变量太多。完全可以当作社会学、教育学的重大国家社科研究课题去做。你那些数据实际很粗糙,背后还有家庭、借读等等复杂因素要解读。还有样本选择,抽样方法,数据分析等等科学问 ...
你说的借读,包括有些人说的复读,其实都是非常非常小的份额。这些一查数据就能知道。任何东西,都会反应到数据上。任何假设如果确实存在,也一定会在数据上得到验证。
Z重要的不是假设,而是要用数据去验证。
至于说受多重因素影响。说真的,我想不出有啥因素是新洲区比主城区有优势的。
有些事儿啊,数据一查,自己拍脑袋想的理由就破灭了。
比如有人提又不全是学区房,好像刺激很小。数据一查,起码40%的学生就读于非常优秀的学校。这么大比例必定反映到成绩上。
其实我手上还有爆多的数据,就看他们提出理由我就上什么数据。
因为研究这个问题,我做了很多设想,我早就假设了很多理由,并用数据验证这些理由是不存在的。
说来也真是奇怪,学区房的几个吹客,有些显著特点。
一:面对事实和数据,无言以对只能称人为杠精。
二:不会查资料数据。
三:喜欢跑我帖子来找脸打。
四:有的拉黑我了还要跑我帖子来找脸打。有的跑我帖子来唧唧歪歪吧,他的帖子还说不欢迎我不要我回复…………
你看我需要拉黑你们吗?不仅不拉黑,还欢迎你们来我帖子里找脸打。
就宁波外国语,某些人的高论打脸。
打脸一:宁外参照民办。
事实:自2011年其,宁外就完全回归公办,不再参照民办。参战民办大概实行了五六年。现在的体制是公办寄宿制,已经快十年了。
打脸二:宁外多个校区合并搬迁xxx按照对口入学。
事实:宁外只有一个校区
宁外还会不会全市招生,咱们拭目以待,等宁外今年的招生简章。
坨一坨的爸发表于 2020-05-06 08:53 回复 cheven 的帖子西汉的人编的,三字经也是编的,就你说的都是真的。
呵呵,你这一句酸还真说对了,就是刘向编造的。
刘向三传,编造的东西多了去了,什么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就是出自他的手笔。那本书叫做孝子传……
姐畔侠发表于 2021-06-18 23:46 有没有这种可能呢?你样本中新洲区的一些差生,感觉高考无望,不如直接挣钱补贴经济。所以没有继续读高中或者参加高考。这就导致分母数量变少~而主城区普遍觉得好赖都要有个学校读,所以分母多。
没有这种可能。高中招生计划多少,高考报名多少,都有数据。
Dreamer宝发表于 2021-06-19 07:14 我觉得吧,不谈数据,太宏观了,我只看自己孩子。我有条件,为什么不让他上更好的学校呢?不逼一把你怎么知道孩子学习不行?如果确实不是那个料,那最后也只能算了,别逼出毛病来了。但是最开始就不尝试,那也不可能 ...
数据说明的事实:绝大部份人(98%)逼也是白逼。
©2008-2025 得意生活 版权所有 鄂B2-2008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