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其实只是中产玩的,一般生意人,有政治资源的人,读书只是为了培养品质,基础知识啥的。
学区房其实只是中产玩的,一般生意人,有政治资源的人,读书只是为了培养品质,基础知识啥的。
坨一坨的爸发表于 2020-04-27 12:00 回复 cheven 的帖子你这个就是瞎搞了,2018年均分比17年低得多,2017年400分都进不了30强!2017年 中考均分。 ...
先说你这个30强的问题。
35定那位杠精,拿着某一年一个不完全统计的均分定义30强,并认为不是30强不是好学区。我找点数据打他脸而已。
在他的30强榜单里的常青树,2017均分比这几所学校都差。
我又没说这几所2017年是均分30强。仅此而已。
再说你提得数据问题。
我很遗憾,你不是通过数据得出结论,而是有了结论去找数据。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全面观察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而不是去寻找对自己有利得数据。比起一个结论,思维方式不更加重要吗?我再说一次,算比例,选择数据要合理,选用人口作为基数(第一次你选择了常驻人口,发现常住人口劣势更大,你又转进到户籍人数)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人口基数和高考数据之间有一定关联性,但是不是直接数据,出生到高考长达18年,18年间的迁徙和流动会产生非常大的变化。在没有更直接的数据时,才会这样选择数据。
实际上你找任何数据的结果都是徒劳的。
请你牢记一点:新洲区是在普高线整整低于主城区40分的情况下完成逆袭的!你不论怎么去找对自己有利的数据,都不可能成立。
新洲区为什么能够在普高线低了40分的情况下完成逆袭,他说明的是教育的规律性东西。
具体说明了啥,为什么,我就不给你解释了。因为解释是分析的结果,争论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回到你说的户籍问题。新洲区2017年,户籍人口96万,常驻人口只有90万。说明起码6万人不常住新洲。他们可能住在武汉,也肯能在北上广深等等地方。你知道他们小孩在哪儿读书吗?
同样,使用常住人口作为基数也是不科学的,因为武汉很多常住人口你也不确定他的小孩在哪儿读书。
不论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作为研究一个大概性的问题,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到这种极端需要精确性的问题上,他是不能使用的。
抛弃自己的立场,成见,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并且用这些影响自己的孩子,比搞一个学区房真的有用多了。
我们再回到数据基数问题。有没有更直接的数据呢?一本率就是直接的数据。因为报考人数是直接的。
其实很多推理,都可以去找数据去验证的。比如你说的复读问题,一样可以找数据验证(可惜你不会)。
如果对于高考报考人数有疑问,更可以进一步去查找对应年份的中考人数数据。对应年份的中考报名人数会更进一步摧毁你的三观。特别是你们江岸区自认为是武汉两大教育强区之一的固有观念。不信你去查查看。
对于你说新洲区这个学校差,那个学校差,怎么滴怎么滴,城关如何垃圾怎么滴。
有意义吗?
新洲区整区的数据摆在这里了,你还去谈别人某一个中学垃圾?
为什么在你看来234中差得很,城关更是垃圾得不行,而新洲区却整区赢了呢?他当然是有原因的,而且这些原因就在数据里面可以得到验证。
关键你得会分析。
别的可以用常住人口来,高考可是要按户籍考的和常住人口无关!占比低说明你可以说考生人口减少,但是总数也就5000,一年减1000,这可不是人口因素,因为90/00后人口不会断式立减20%!不比计划生育时代的70/80!
另外别人正确的,在你眼中都是结论推导,你的都是事实依据!这尼玛那个说的赢你?
他不是理论,他是对他不利的理论和结果,就不承认。
为什么说城关中学?因为城关中学就是新洲的农村,新洲一中是新洲的城区!
再放大就看不到卫星图了。黄灰色是城区,绿色是农村,这个应该不会有问题吧!
倭瓜豌豆谁厉害发表于 2020-04-27 11:29 有一个问题,很多好高中的学生直接出国了,这部分你算了吗?比如华师一武汉外校这种,保送加直接出国的学生很多,很多家长一开始就选择走出国这条路的。
外校没参加高考的100多人,加上华师一保送生30人左右。总数不超过200人。
影响比例不超过1%。还差一点点可以就可以和新洲区打成平手了。
坨一坨的爸发表于 2020-04-27 14:39 回复 cheven 的帖子别的可以用常住人口来,高考可是要按户籍考的和常住人口无关!占比低说明你可以说考生人口减少,但是总数也就5000,一年减1000,这可不是人口因素,因为90/00后人口不会 ...
奇怪,那请问你前几天拿着常住人口算是为什么?
常住人口算给你,打得你脸疼,你就又转进到户籍人口,你这是自己打自己脸啊。。。。
谁告诉你高考按户籍人口考得?又是自己拍脑袋想得?高考限制你跨省。有学籍就可以跨区跨市报考。不然洪山区的学生读了武昌区的省实验,还得忒么按户籍回到洪山区高考吗?
华师一附中每年四五百专县生,都跑回户籍地去高考了?
户籍总数又和上学人数有关系吗?
新洲区一个独生子女家庭的男,和孝感一个独生子女的结婚了,双方都在武汉市主城区。男的户口留在新洲,女的把户口迁到主城区并把自己娃娃户口上在了主城区上学了
户籍变化是什么?
新洲区三个人的户籍不变化,但是一个新增学生都没有。
孝感三个人户籍变成两个人户籍,也是一个新增学生没有。
武汉主城区新增两个户籍,但是有一个新增学生。
Z后这个娃娃考上了一本,你拿着数据说,新洲区比例0,主城区比例50%,艾玛,新洲区真差,比例太低。。。。。
黄冈一个三口家庭,买了房子把户口落在了武汉,他的娃娃小学转学来到武汉主城区。
Z后他娃娃考上了一本,你拿着数据说,新洲区还是0,主城区33%,新洲区真差,比例太低。。。。。
新洲区一个家庭,买了房子,户口转到主城区,他娃娃初中转学到主城区,Z后考上了一本。你拿着户籍说,新洲区还是负数,主城区33%。新洲区真差,比例太低。
正儿八经的直接数据参考人数比例不算,今天去除常住人口,明天去除户籍人数。。。。
坨一坨的爸发表于 2020-04-27 14:55 回复 cheven 的帖子为什么说城关中学?因为城关中学就是新洲的农村,新洲一中是新洲的城区!再放大就看不到卫星图了。黄灰色是城区,绿色是农村,这个应该不会有问题吧!
你说破天,城关再垃圾,整体一本率会有变化?
xiaoyang46发表于 2020-04-24 00:49 能进很好的学校还得把其他补给也跟上,好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好,培优补习多,假期经常出远门游历,开销比较大。如果搞学区房太吃力了还不如退而求其次,毕竟生活环境差远了很难聊到一块去,Z后融不进圈子反 ...
好学校的学生培优补习多还有时间出门游历?这不是矛盾吗?
我觉得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Z好的就行。多的不能强求,为了学区房大大降低自己生活质量也是不可取的
内容被自动屏蔽
我买了学区房,现在很爽。
学区房的原生优势只有一个,离学校近。只要读书离得近,学校不太差就行。不然大风大雨大雪不好停车,或者还得折腾公共交通回家就知道多难过了,耽误路上的时间,孩子疲惫。这才是买离学校近的房子的Z大用处。
娃子不想读书,再好的学区房都没有用!娃子想学的时候,才是提现学区房的意义
顶起,说的有道理。
清北不包上,国外野鸡大包进!
遗爱湖发表于 2020-04-24 13:03 谈学区房说的是初中,高中属于选拔教育,不存在学区房,不属于谈论范畴,杠精拿出一个高中来开杠,殊不知郊县可以复读,然后一中都是当地拔尖生源,那要比谁也比不上衡水中学!学区房的目的不是说保证小孩能冒尖,能 ...
看了看你发的普高率的表,南湖说的这么厉害,其实数据和汉阳二桥差不多,为撒这么多人吹南湖?
柚子的下午茶发表于 2020-04-28 09:05 看了看你发的普高率的表,南湖说的这么厉害,其实数据和汉阳二桥差不多,为撒这么多人吹南湖?
二桥的确厉害,但汉阳除了二桥还有好的选择呢?武昌区重点初高中一大堆,学校都是按区招生,如果在武昌,你小升初可以有去566实验的选择,初升高更有保送进省实验机会,汉阳学籍就没这多机会和选择,这才是武昌学籍的优势,江南片公办初中,排在南中前的566本部,每年才招100个不到的生源,水1水2更是机关大院的福利,大学附中类也都不按地段招生的,唯独南中是全地段生,可以说是江南片实至名归的老百姓Z强学区,这才是南中热度原因,毕竟老百姓才是属于大多数的群体!
©2008-2024 得意生活 版权所有 鄂B2-20080065